张海霞,女,汉族,宁夏隆德县人,197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2002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公安局人民路派出所二级警长,从事社区警务工作。
她是同龄人眼中的“海霞姐”,是大爷大妈口中的“好闺女”。从警22年,她以对公安事业的高度忠诚和热爱,用心做事,用情服务,化纠纷于萌芽,解矛盾于未发,在普法反诈的最前沿守护居民安全,在鸡毛蒜皮的小事里践行初心使命。
多年来,张海霞始终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从警初心和行动指南,用真情、真心、真为、真绩默默书写着“全心全意保民安”的庄严承诺。
作为和社区居民打了小半辈子交道的社区民警,张海霞用22年时间,始终坚持在一件件“生活小事”里办好“民生大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为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一心为民 以真情温暖民心
从警22年,转战110指挥中心、刑警大队、禁毒大队、人民路派出所等多个岗位;
15年扎根社区,先后服务游东社区、东方社区、建设社区、文明社区等多个社区群众;
从朝气蓬勃的文职警员“小张”,到社区群众笑脸相迎的社区民警“海霞姐”,张海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了22年。虽说每天围绕的都是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琐事、杂事,每天面对的都是普普通通的群众,但张海霞却始终将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耐心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求助、化解矛盾纠纷、加强治安巡防……她把自己同社区融在一起,与社区居民面对面、心比心,用群众满意度打造紧密的警民关系,成为群众眼里的“贴心人”。
2015年,张海霞被调整到文明社区。这是一个“老牌”社区,现有人口1700余户3631人,其中流动人口1083人,重点单位9家,各类商业网点、场所等246家。因为“老”,所以问题多:环境差、秩序乱、流动人口多、发案高,尤其是平房区“文明院”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居住人口近一多半都是出租户,人口流动大,人员复杂,矛盾纠纷不断,各类治安事件频发。
在这样一个社区扎下根来,既考验人,也锻炼人。
每天从早到晚,“小事”不断。沿街门店出现的纠纷、噪声问题积蓄的矛盾、堆放杂物引起的争吵……“群众身边发生的烦心事,就期待有人来帮忙解决。作为服务一方居民的‘平安管家’,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服务辖区百姓、全力守护平安。”初来乍到的张海霞很快摸准了解决问题的“脉门”。
她白天入户,每天走访30户;夜晚开展治安巡逻,调解矛盾、治理环境、服务居民……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事、烦心事。日子一长,只要她的身影出现在居民小区,身边便总会围拢找她办事的群众,有寻求帮助的、有处理纠纷的,还有因为烦心事只想和她唠唠嗑的。张海霞总是以真诚的笑脸对待每个人,认真回应群众的每一桩诉求。
文明院有位空巢独居老人余老太,利用自己平房把头的优势开了家小商店谋生,看到张海霞走访就将她拉到一旁吐露了一件烦心事:“我夜里总感觉有人趴我后窗户,怪吓人的……”张海霞当即记在心上,不仅加强了夜间巡逻,还连续几晚来到老人家中陪她一起“抓贼”,直到确认无事,老人不再疑神疑鬼彻底安了心才结束了“陪伴”。
“她每天跑来我家,冬天水管冻裂、邻居家养狗扰民都是她来解决,我前些年生病住院,她还帮我看店,没事就来医院看我,比我的亲闺女都亲啊!”老人逢人就细数“海霞闺女”的好。
在意每位居民,留意每个细节,用心用情解决每件“身边事”,张海霞用自己摸索总结的“四勤(勤走、勤问、勤记、勤听)四心(真心、热心、细心、耐心)”“海霞群众工作法”不仅打开了工作局面,更赢得了民心。如今的文明院、文明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成了名副其实的“文明”和谐大家庭。
一心奉公 以担当守护平安
基层社区,“小事”不少。“小事”连民心,也连大局。
张海霞的手机上有1300多名好友,都是因工作添加的基层群众;30多个微信群,解决的也都是群众的大事小情。
每天清晨,张海霞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微信,“网格工作”“群防群治”等微信群她总要挨个看一遍。晚上临睡前,这些微信群她还要再挨个“扫一遍”,看看有没有啥大事小情,也方便寻找工作线索,理清工作思路。用她自己的话说,“挨个看一遍,心里才踏实。”
谁知,她这么一看,还真看出了问题。2021年3月的一天夜里,一条微信朋友圈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网贷害人不浅,咱们走着瞧!”
张海霞仔细查看,原来是辖区群众老耿的信息。心里不由“咯噔”一下。原来,就在前几天,她入户走访时遇到了老耿和儿子因网上借贷问题闹家庭矛盾,好不容易才劝解下来。虽然事情暂时平息,但张海霞却将这事放在了心上,一直在留心关注。眼下,这条凌晨发布的信息让她不由绷紧了弦,第二天一早便匆匆赶到了老耿家中。
她的不请自来让老耿不由得一愣。一番沟通下来,张海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老耿整整聊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打开了他的心结。随后,在张海霞的帮助下,老耿拿到了家庭情况证明,凭此证明银行为他减免了8000元利息。当老耿将最后一笔3万余元借款还清后,他第一时间找到张海霞,哽咽地说:“张警官,谢谢你拯救了我们全家。”
为与骗子作斗争,张海霞充分发挥“脑功”,练就“腿功”和“嘴功”。她创新性地开展“小手拉大手进校园”等反诈宣传活动,全年开展反诈讲座30余次,受教育人数3万余人次。她采用“入户滴灌宣传法”,点对点将反诈宣传资料发放到辖区每户居民家中,并与辖区各个店铺和机关单位、学校签订了《反诈承诺书》,累计发放反诈宣传资料5000余份;针对上班人群开展“互联网+社区警务”工作,每日将警情通报、各类防范知识推送到30个微信群,年转发防范宣传及电信诈骗案件防范微信群信息6000余条;给辖区居民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等软件8000余人,受保护人数达4100余人;大力推行“1+X+N”社区警务工作模式,带领辅警及社会力量做好社区基础工作,把电信网络诈骗及安全防范知识普及到各个行业场所……
一件件实事、一组组数据提升了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张海霞所在的辖区各类案件逐年下降,2023年至今未发生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下降300%。
一心干事 以警心践行初心
社区警务工作千头万绪,但说到底都是为民服务、为民办事。一颗“为民之心”、一份“服务之诚”,是张海霞提高服务效能的内在动力。
在文明社区,大家都说居民老严“苦尽甘来”,是个“有福的人”:三个孙子孙女都有出息,老大在外地当老师,老二考上了研究生,老三在部队干得出色。可老严却说:“我这福气都是‘海霞闺女’给的!”
原来,老严的儿子多年前撇下三个孩子离家出走,音信全无。老严和老伴儿两人辛苦拉扯孙子、孙女,生活举步维艰。此时,张海霞来到了文明社区担任社区民警,走访入户时与这家人结识,从此老严一家就成了她时常走动的“亲戚”。不仅为老严申请了低保,大事小情也都积极出主意想办法。
2022年春节前夕,老严的老伴病情加重,弥留之际,老人拉着张海霞的手呢喃着想见儿子最后一面。“放心吧,我一定让您儿子来看您!”在病床前,张海霞郑重承诺。
经过多方查找,张海霞发现老严的儿子曾在福建有过报警记录,最终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找到了失踪多年的小严。“这么多年你一走了之,没有尽到为人子的孝道,也没有尽到为人父的责任。可是你的父母一直惦记你,把你的孩子养育的很好,现在你的母亲病入膏肓,唯一的念想是想见你一面……”电话里,张海霞一番话让小严流下了眼泪,答应尽快回家。
那一年的春节,一家人终于团圆了,老人见到了心心念念的儿子,含笑告别了人世。“我老伴的心事了结了,我们一家也团圆了,现在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这都要感谢‘海霞闺女’!”提起现在的日子,严大爷笑得合不拢嘴。为了表达对“海霞闺女”的感谢,严大爷现在成了“好邻居流动哨”义务巡逻队的骨干,积极参与到社区共建综合治理。
2023年2月,以张海霞名字命名的“海霞警务室”挂牌成立,张海霞不敢有丝毫懈怠,以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为指导,以解决辖区内突出问题、让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着力实现“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的工作理念,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创建更加平安、更加和谐的文明社区。
警务室推行“1+1+N勤务机制运行模式”,即:1名民警、1名辅警、和N名(居委会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义务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人员组成的警务室成员,做到社区平安共治共建。全年开展义务巡逻700余次,辖区实现了从过去发案较多、治安混乱、群众不满意向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社区治理新格局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