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正值开年跨境贸易高峰期。8时,日照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六队副队长刘晓庆登上边检巡逻艇,准备出海执行锚地巡查任务。拉响警笛、亮起警灯,他驾驶着边检巡逻艇在外轮间劈波斩浪。
“您好,我们是中国移民管理警察,请放下软梯,配合我们登轮检查!”刘晓庆拿起扩音器,用清晰流畅的中英文向外轮高声喊话。
巡逻艇与外轮之间有着十几米的高差,头顶是晃晃悠悠的软梯,脚下便是深不见底的大海。只见民警们紧紧握住晃动的软梯,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向上攀爬。“爬软梯的时候,一定要稳住节奏、注意安全,千万别心急。”刘晓庆不忘提醒。
登上外轮的甲板后,民警们迅速投入工作,集合船员,逐一进行人证对照。大家爬上爬下,仔细检查生活区、操控室、机舱等部位的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藏匿违禁物品和偷渡人员的地方。检查完毕,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民警顾不上休息,立即准备前往另一艘外轮进行检查。
听着呼啸的海风,刘晓庆说起一起过往查破的案件。有一次,他和战友在巡查时突然发现一艘不明船舶紧紧靠泊在一艘外轮旁,疑似正在进行货物装卸。他们迅速抵近目标,第一时间固定证据,最终查获了非法搭靠的船舶和涉嫌走私的货物。
“春节期间,我们必须坚守在岗位上,时刻保持警觉,绝不让违法分子有任何可乘之机。”刘晓庆坚定地说。
经过一天的巡查,回到船艇靠泊码头已是19时40分,万家灯火将美丽的海滨城市映衬得美轮美奂。刘晓庆召集队员复盘当天的巡查工作,仔细核对数据、总结经验。直到完成所有工作,大家才陆续回家,与家人吃上一顿迟到的团圆饭。
在距离船艇靠泊码头50多公里的日照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岚山港区执勤点,与船艇民警海上巡查不同,这个执勤点的民警要24小时奋战在码头一线。夜幕降临,执勤点民警庄甲龙、张超结束一轮码头巡查后,吃上了热腾腾的水饺。
“巡查监护是震慑口岸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力方式,饭可以晚点吃,但工作不能间断。”庄甲龙说,他们还有一项重要勤务,监护运载17万吨进口货物的某外籍船舶靠泊作业。
监控屏幕上,在港船舶情况实时画面清晰可见。庄甲龙一边与船舶代理人员电话沟通着靠泊计划,一边组织做好接船准备。
过了一会儿,庄甲龙与张超准时出发,提前到达预靠泊位。此时,船舶代理蒋政也来到这里,一见到民警就高兴地连声道谢。
原来,为方便服务对象办理业务,日照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研发了“E民宝”程序,对载运大宗货物、民生物资等特殊种类货物的船舶开通快捷通道。得益于边检机关的便民利企举措,蒋政代理的这艘外轮顺利办妥边检手续,实现到港即作业,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
很快,在拖轮的引带下,外轮平稳靠泊。执勤民警带上提前准备好的春联、福字和寓意美好的“枣山”“花馍”登上外轮。
“你们在海上50多天了,很不容易,欢迎回家!”民警对该轮中国籍船长周先生说。
回到单位,执勤点依然灯火通明。庄甲龙调好闹钟,为下一次接船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