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陕西省靖边县芦河上,波光粼粼,水草丰美,成群水鸟掠过水面,或俯冲觅食,或静立浅滩,为陕北高原绘就一幅灵动的生态长卷。今年以来,靖边县公安局民警用脚步丈量湿地,从普法宣传、护鸟救助、打击违法等三方面发力,守护候鸟栖息家园,成为芦河最有力的“护鸟人”。
守护鸟儿,先守护它们的家园。近日,在杨米涧镇的湿地与水库,冯家峁森林派出所的民警展开了拉网式巡查。他们徒步深入茂密的芦苇荡,仔细搜寻每一处角落是否有钢丝套、粘网等非法猎具。在一家乡村电商服务站,民警逐笔核对活体动物订单,斩断线上售鸟的灰色链条。他们深入餐馆后厨,翻查冻库台账,比对食材溯源单据。民警用单日徒步超10公里的“笨功夫”,织就了一张立体防护网。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民警辅警开展森林巡护。韩圣璇 摄
6月底,一场生动的爱鸟护鸟宣传活动在冯家峁林区集市展开。民警拉起横幅,竖起展板,精心制作宣传手册。他们指着本地常见的白鹭、苍鹭标本,讲解鸟类习性,传授燕隼受伤如何救助、发现捕鸟网该打哪个电话等实用知识。“去年有人用弹弓打鸟被拘留,大家可别学!”民警用地道的方言,结合近年来真实涉鸟案例,将违法捕鸟的法律后果讲得透彻明白。
“警察同志!田埂上有只鸟飞不起来了!”每一次接到这样的紧急求助,对靖边县公安局民警而言,都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5月中旬,杨桥畔镇村民发现一只受伤的燕隼,其左侧翅膀被猎网撕裂出深长伤口。民警火速赶到,用柔软毛巾小心包裹住它的头部,防止利喙伤人,随即驱车20公里将其护送至县林业局救助站。当兽医确认“这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翅膀愈合即可放归”时,守候在一旁的民警才放心。
在海则滩镇,一只蜷缩在柴堆旁的受伤猫头鹰右翅骨折,渗出血丝,面对靠近的民警发出嘶哑警告。民警沉稳地戴上防护手套,避开它锋利的喙与爪,轻柔而稳固地托住它的胸腔。“猫头鹰羽毛下有脆弱骨骼,必须顺着羽毛方向固定翅膀。”民警一边娴熟操作,一边向围观的村民现场教学。移交救助站时,民警细心带上特意准备的新鲜牛肉,为这个倔强的生命补充体力。去年以来,这份细致入微的守护,已让20余只受伤的野生鸟类在芦河岸边重获新生,再次展翅翱翔于天际。
日复一日,靖边县公安局民警始终守护在芦河岸边。晨曦微露,巡逻车内的民警举起望远镜,密切监测水鸟集群的动态。夜幕降临,微信工作群里各派出所实时共享着候鸟迁徙的关键信息。校园课堂上,民警手持图文并茂的宣传册,教会孩子们辨认“哪些鸟是碰不得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