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北港村的复垦农田里,金黄的稻浪随风摇曳。
近年来,新余市公安局创新构建“机制贯通、数据赋能、网格联守、宣防并重、全域共治”五位一体综合治理体系,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使命感,先后破获30起非法占用林地、农用地案件,复垦土地超千亩,用实战成效书写了守护土地安全、保障粮食安全的忠诚答卷。
机制贯通▲▲▲
行刑衔接拧紧“安全阀”
“最近全市农业生产比较频繁,趁着这个时候来了解下有无非法占用农用地的情况。”6月18日,新余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民警稂堃与同事一起来到市自然资源局,与自然资源部门执法人员开展定期座谈。
“通过座谈会一方面可以互通信息,及时获取案件线索;另一方面,还可以就行刑衔接中发现的问题,拿出解决办法。”新余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负责人张军敏介绍。新余市公安局将行刑衔接作为守护土地安全的核心支点,在积极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先后制定《自然资源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运行规则》《土地违法案件双向移送指引》等机制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非法占用农用地、擅自改变耕地用途等7类重点打击情形,统一破坏面积测算等17项证据标准,推动30起案件全部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侦查”无缝衔接,真正实现案件线索发现率、侦破率双提升。
数据赋能▲▲▲
智慧警务织密“防护网”
“今年,我们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新购置了一台专业无人机,并组织民警进行培训。”新余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副支队长胡劲松说。
新余市公安局坚持以科技创新消除土地监管盲区,积极构建立体防控体系。他们每月组织警航民警对重点区域开展2次巡航,并结合相关技术分析自动识别堆土、采伐等异常活动。2024年,新余市分宜县公安局森林分局在办理一起非法占用林地案中,运用该技术锁定毁林案件,精确测算破坏面积82亩,破案周期比以往缩短40%。
网格联守▲▲▲
协作机制架起“守护桥”
为进一步织密林田生态保护网,新余市将全市林田划分为215个责任网格,设立“生态警长公示牌”和“田长监督码”,群众扫码即可将违法犯罪线索举报至行政机关,并通过协作机制与公安机关实现线索共享。新余市公安局制定出台《全市公安机关施行林警长制工作方案》,率先建立“林长+警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实现土地保护责任到人、覆盖到边。
此外,新余市各级公安机关联合林业、农业农村部门组建“生态联勤队”,在仰天岗国家森林公园等重点区域设立联勤警务站,开展“周巡查、月会商”,累计解决林地隐患23起。
宣防并重▲▲▲
法润民心筑牢“防火墙”
新余市公安局充分发挥新余公安文联法律服务协会职责作用,组织民警走进145个行政村开办“田埂说法会”,通过“被毁林地复绿对比展板”“案件警示录”等直观形式宣讲法律。今年以来,该局共举办相关专题宣传活动1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800余份,受教育群众1.1万余人次。同时,该局结合典型案例,通过乡村大喇叭播放、微信群滚动推送开展法治宣传,营造保护林地、耕地的浓厚氛围。
在此基础上,新余市公安局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云端教育”,通过制作“戴教授普法短视频”、推送普法“e广播”等形式,全面激活全民土地保护意识。目前,“云端教育”短视频及网络广播阅读点击量达20余万次。
全域共治▲▲▲
多元聚力绘就“同心圆”
新余市公安局持续深化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治理格局,让土地安全防线更牢固。通过健全完善“刑事打击+行政处罚+民事追偿”协同机制,新余市公安局在29起非法占用林地案件中,推动嫌疑人补植复绿180亩,向受损农户支付生态补偿金120余万元。该局还定期组织召开公检法联席会议,联合检察机关充分借助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靶向破解难题,确保案件办理质效。
同时,该局建立食药环侦支队统筹、县区专班联勤、乡镇警力即时响应的三级协作机制,实现案件快侦快破。5月28日,新余市相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工作中发现辖区有人将沙土倾倒到农田里。根据协作机制,辖区派出所立即派出警力进行协助,并迅速找到嫌疑人。目前,被非法占用农用地已复垦3.2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