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簇拥的红星村是贵州省普安县脱贫村之一。回忆起刚驻村时的情景,我不禁感慨万千。
2021年6月1日,对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我正式担任红星村驻村第一书记。
还记得2021年5月18日,接到组织安排我接替前一位驻村第一书记,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消息,当晚,我整宿没有入睡,内心有些忐忑不安,担心做得不够好辜负群众期望。我打开电视,观看了一部记述了驻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电视剧《花繁叶茂》,思考了一整夜。
几天后,我扛起背包,提着行囊,来到大山深处的红星村。
戴永亮(右)走进田间地头,与群众交流种植经验。黔西南州公安局供图
初到红星村,容不得片刻喘息,放下行囊,我便组织驻村工作队员马不停蹄地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社情民意。结合红星村的情况,我迅速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帮扶计划,和其他驻村工作队员一起,挨家挨户地走访;村民和我不熟,我就经常和村民拉家常,倾听他们诉说困难和需求;项目资金不够,我就多方筹措、积极争取。渐渐地,村民熟悉了我,知道村里来了一位干实事的警察书记。后来,在我两年任期满后,当地干部、群众联名申请,经组织批准,我又留了下来。
我积极推进村里传统猕猴桃产业发展,同时大力发展葫芦、南瓜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成效很好。
2024年,红星村种植的葫芦收获了130余万个,精加工产品预估产值达600余万元。南瓜采收1500吨,预估产值达500余万元。
“最关键的是我们根本不愁卖,村里有了南瓜、葫芦和猕猴桃产业,村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村民伍鹏与妻子李学艳在葫芦种植基地和厂区务工,一年收入8万元,谈起村里的变化,伍鹏脸上洋溢着笑容。
如今,红星村这块曾经的荒芜之地渐渐变绿,道路宽敞整洁,村容焕然一新,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每一次走在村里,大家满脸的笑容和热情的问候,都让我倍感幸福,愈发坚定在红星村乡村振兴路上奔走不停。
从警感言
从警察到驻村第一书记,我时刻感受到,身穿警服就应心怀责任,用忠诚书写担当,书写藏蓝乡村振兴故事。
警察节寄语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愿护村安民,与村民携手共建更加美好的红星村!
讲述:戴永亮(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民警、普安县红星村驻村第一书记)
整理:记者 缪春云 赵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