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聚焦“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扎实推进110接处警“擦亮行动”,从规范、手段、装备和机制等环节入手,更加快速高效处置警情,接处警工作呈现出警速度、指挥效能、处警质态“三个提升”的良好态势。
完善工作流程
围绕报警人最关心的民警处警到场时间问题,南通市公安局出台《全市公安机关加强和改进110接处警工作十项措施》,全流程细化、量化16项具体标准和要求。
在接警环节,南通公安机关实行错峰勤务、潮汐勤务,根据不同警情分类制定接警用语,提高询问效率,110报警电话一次拨通率全年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在派警环节,南通公安机关则坚持“一警多派、边接边派、接指同步、分级处置”原则,明确不同警情的派警对象、派警方式、派警速度,建立相邻席位派警协作机制,紧急警情指令30秒内下达至路面就近警力。
在出警环节,南通公安机关深化巡处一体化改革,在重点路段和区域全覆盖巡逻;规划布建25个“通城智慧警亭”,全天候值守;推行“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建立66个快反圈……由原来的“坐等警情”变为动中备勤、巡中出警,民警处警到场速度提升27%。
在处警环节,严格执行出警、到场及处置结束“两签到”“三报告”制度,按照110接处警规范标准开展现场处置。2024年,南通市公安局“全访评”民意监测中心回访数据显示,群众对公安机关接处警工作满意度同比上升2.1%。
“110警情是社会治安的晴雨表,也是群众工作的风向标,我们持续通过打防结合,让平安可见更可感。”南通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唐金亮说。
提升数字化水平
2024年3月23日,南通110接到群众报警称,在市区某小区,有一男子蹲在楼顶边缘,非常危险。由于报警人无法说清具体位置,南通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接警指挥大队迅速指令辖区派出所出警,同时通知派出警用无人机辅助现场处置。经过空地协同,民警将这名欲轻生的男子救下。
“以往在接警过程中,特别是遇到具体位置不明确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排查,现在通过警用无人机就可以实现快速精准定位,并且通过实时回传画面,准确掌握现场情况,为处置指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南通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接警指挥大队大队长孙志勇说。
此外,针对市民报警电话遇忙的情况,南通公安通过AI智能机器人对警情进行初步判断,将重要紧急类警情优先转接给值班长,对非重要紧急类警情进行智能引导,在对话中根据掌握的信息自动形成工单。2024年,AI智能机器人辅助接警3182起,帮助群众自助移车82万余辆。
推动双向联动
“将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的148家成员单位细分为三级,实行分级联动响应,同时强化首接负责,紧急情况由110先行派警处置,交叉事项则由12345转办联合调处。”孙志勇介绍,按照12345受理非紧急求助、110受理处置紧急警情的职能定位,南通市公安局牵头梳理制定了《市本级12345、110分流转办事项清单》,明确110转12345的13大类68小类事项,12345转110的9大类61小类事项,在明晰两平台职责边界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一键转接、三方通话、系统推送”转办机制。
此外,南通在全省率先形成市、县两级平台技术标准体系,通过升级改造110、12345现有平台等方式,建立警单、工单在线交互通道,实现双向派单、跟踪督办、反馈回访、智能监管,做到对接事项网上流转、互联互通、全程可溯、闭环运行。同时,南通发挥110与12345覆盖广、信息灵、反应快的优势,加强对两个平台双向联动数据的应用开发和分析研判,为决策管理、综合指挥、矛盾化解等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