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先进工作者”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戴着最心爱的两枚奖章,天津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警务技术一级主管毛博文再次来到北京。
不久前,他在人民大会堂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一次,他带着自己团队研发的前沿警用装备来到第12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为观众介绍新发明,分享公安科技创新赋能基层一线的新成果。
在警博会民警发明创造装备展区,有一支特殊的公安劳模讲解员团队,他们由公安系统的“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地方公安劳模组成。闪亮的奖章挂在胸前,他们一边讲解先进的警用装备,一边讲述参与公安科技创新的心得体会,成为警博会上抢眼的民警发明创造“代言人”和公安科技创新“呼吁者”。
5月15日,参展外宾与民警发明家沟通交流。张建鑫 摄
警营劳模成为警营创新团队的“领头羊”
“这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吗?战友你真棒!”
“警务融合智能终端有效提升了公安机关政务服务效能。”
……
来自警营战友的点赞让毛博文成就感满满。连日来,他带领团队发明的警务融合智能终端成为展区的焦点。
来自基层、服务基层,为了实战、面向实战。据了解,民警发明创造装备展区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基层民警在科技创新中的优秀成果,并邀请劳模工作室入驻创新团队成果展示区,进行集中展示。
“要做就做到最好!”提起发明的“一体化远程示证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执法办案管理大队副大队长袁宁讲述了自己为商请检法部门进行发明可行性论证、历经三个多月对装备设计书四易其稿的故事。
“善于科技创新,用新技术新装备让警务工作质效倍增。”“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安徽省马鞍山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支队长周克武带来的“政民通·马上办”等多项创新应用已在实战中取得积极效果。
“毛博文政务服务创新工作室”“周克武劳模创新工作室”“袁宁科技创新工作室”“汤云梁专家工作室”……以优秀个人带领优秀团队,以优秀团队影响一支队伍,警博会现场,警营劳模工作室带来的创新发明及工作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如今,越来越多的警营劳模成为警营创新团队的‘领头羊’,在他们的带领下,不断营造全警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涌现了一大批刻苦钻研、扎根基层的创新团队。”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自2019年公安部与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智慧公安我先行”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专项活动以来,已经通过专项活动涌现了7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本届展会邀请其中5名劳模带着他们工作室研究成果参与展示。另外,还有3名地方劳模带领工作室参加了展会。
发明创造背后凝结着基层公安民警的智慧
“社区民警有了‘数字分身’,改变了传统的‘脚板警务’。”浙江杭州公安带来的智能体“警小爱”应用,通过建立“智能问答+人工兜底”机制,实现基层公安机关政务服务零距离、宣传防范精准达、风险发现早一步。
“实现自动化交管咨询,提供全天候智能回复。”山西太原公安带来的“122百晓生”应用,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为交通参与者提供便利交管信息等服务。
基层革新成果区域集中展示了“智慧公安我先行”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专项活动产生的部分获奖成果。
“每一项发明创造背后都凝结着基层公安民警的智慧,每一个获奖项目背后都是公安基层技术革新‘深耕者’的默默耕耘。”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依托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公安科技人才培育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创新团队发展迅速,特别是借助基层技术革新活动等创新交流平台,一大批基层公安科技人才被挖掘培养,民警自主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
“这些优秀成果,正是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落地生根的缩影。”周克武表示,坚持“实战需求牵引研发、科技成果反哺实战”思路,“人人都是科创单元”的理念激励着警队创新。
展现公安科技工作者的忠诚担当
虚拟高铁站门口,警用巡逻机器人闪烁着警灯驶过,进一步增强了观众参与感。
电子沙盘上,还原了无人机在海域执行巡逻任务的场景,极具直观性和动态性。
2024年,公安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了公安领域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遴选工作。在本次警博会民警发明创造装备展区,主办方通过创新设置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展示区域,展示了遴选出的4个优秀典型应用成果。
“突出以公安劳模为代表的基层科技创新团队集群,体现基层创新交流平台的‘聚宝盆’作用,进一步展现公安科技工作者的忠诚担当。”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民警发明创造装备展区通过基层革新成果区、创新团队成果区、典型应用场景区,展示了一批专业创新、机制创新、数据创新的优秀成果。
“警博会将激发基层公安创新活力,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民警发明创造和实战应用,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毛博文表示。
“我将以此次警博会为契机,把所见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带领团队加强自主研发,向企业、科研机构寻求合作,积极探索新技术新装备应用,为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贡献力量。”袁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