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中拓展网约房治理路径
数字服务添便利 多方共治暖人心
重庆渝中火爆的旅游市场,带动当地网约房行业呈爆发式增长。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房源质量参差不齐以及监管措施尚未完善,这一新业态存在着各类治安隐患。近日,“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区分局,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网约房治理新路径。
智慧入住:为经营者减负增效
“过去核对住客身份很难,每次办理入住都提心吊胆。”网约房经营者李先生的感慨,道出了行业长期存在的安全痛点。传统手动登记不仅存在信息错漏风险,“人证不符”“一证多住”等监管漏洞也成为社会治安隐患。
渝中区分局推出的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双端联动”解决方案,即经营者端配置物业管理系统、住客端对接微信小程序,构建起全流程数字化闭环。当住客完成线上预订后,系统会自动触发实名认证流程,只有通过人脸比对、证件核验等环节认证后,才能获取蓝牙门锁动态密钥。
智能门锁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效结合,使网约房经营模式由原来的“经营者为住客登记”变成了“住客自己规范登记”,有效解决“前台缺失”问题。
创新“房源码”:实行“四色”管理
预订房间与实际入住情况“货不对板”,往往容易引发“照骗”纠纷。为此,渝中区分局创新推出“房源码”制度,通过“一房一码”数字化管理,构建起多部门联动的监管闭环制度。
“这一制度要求经营者通过‘渝快办’平台提交真实房源信息,经住建、市场监管、公安等8个部门联合审核后生成唯一编码。”渝中区分局治安管理支队民警冯刚解释道,平台需核验有效编码方可上架房源,从源头上杜绝图片造假。
同时,网约房采用“绿、蓝、黄、红”四色管理制度进行经营。“房源码”绿码代表合法经营,一旦出现问题将视情扣分并转为蓝码或黄码,整改不合格则会转为红码,被强制下架。系统运行至今,渝中区已发放1.3万个“房源码”,实现房源可追溯、问题可预警、整改可追踪的全周期监管。
共治管理:解决问题更高效
依托数字化平台,渝中区分局全力解决居民投诉、管理服务难题。
“我们充分利用‘渝快办’和入住微信小程序收集小区业主、住客反映的投诉、矛盾纠纷信息,投诉意见直通城市三级治理中心,自动流转,文旅等职能部门依托‘渝快政’进行快速协同处置。”冯刚说,渝中区分局还积极引导各街道成立由社区民警、街道办工作人员、物业公司人员、业主、网约房经营者等参与的网约房行业自治联盟,制定经营自律公约,形成“部门监管+行业自治”管理机制。
为形成治理合力,渝中区分局积极推动制定出台网约房管理办法,从经营主体、硬件设施、准入标准等方面进行规范,明确监管主体及部门职责,积极协同网信、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共治,开展联合执法,引导网约房经营者自觉履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