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提质增效为牵引,以数字赋能为驱动,深化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提高民警法治素养,全力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提高全警法治素养
宁波市公安局立足执法实战需求,制定实施全警法治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将法律职业资格、案件执法情况等纳入民警个人法治素养档案,作为晋升、奖励的参考依据,激发全警学法用法的内生动力。
“我们坚持季度考核与积分达标双轨并行,将常态化练兵与法治考试紧密结合,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宁波市公安局法制支队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宁波公安机关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人数较往年显著增长。同时,宁波市公安局精心构建“通用法+警种法”课程体系,制定81门实战精品课程,培训51名法治类课程教官,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打造“教科书式执法模拟区”,通过沉浸式教学演练精准破解执法痛点难点。
升级执法办案管理中心
近年来,宁波市公安局健全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紧扣“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智慧大脑”提质增效为牵引,推动侦查办案模式升级、执法资源高效配置、执法流程再造优化、监管机制转型提质,法治公安建设迈上新台阶。
据宁波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设置了“五项体检”“轻微刑事案件一站式办理”等功能区域。民警在中心办案可获得法律援助等13项执法服务保障。
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领域,宁波市公安局联合检察、司法、卫健、妇联等部门出台规范文件,打造集执法办案、医疗救治、心理疏导、司法救助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化办案体系,选拔培训民警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全力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探索执法办案场景数字化应用
近年来,宁波市公安局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深化“办案一件事”集成改革,探索移动办案、醉驾速办、行政案件快办、涉案财物管理等执法办案场景的数字化应用,实现高效规范执法办案。
宁波市公安局推出“浙警移动办案”应用,集警情处置、案件办理、监督管理、审核审批等功能于一体。民警在现场即可完成笔录制作、人员物品录入、调解文书开具等工作。截至目前,通过“浙警移动办案”应用,行政案件受案平均用时缩短至1小时内,立案审查效率提升50%。
数字赋能还体现在执法监督环节。通过整合执法办案、110接处警等数据资源,宁波市公安局构建了68个智能预警模型,生成136类预警指标,实现对执法办案活动“7×24”小时动态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