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动见义勇为事业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委政法委
辽宁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见义勇为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政法委和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部署要求,将见义勇为工作融入平安辽宁建设大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全省见义勇为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召开省级表彰大会19次,表彰见义勇为人员4485人,颁发奖励抚慰金1.12亿元。2024年,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接受企业捐赠基金713万元,并以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评全省5A级社会组织。
持续高位推动,构建保障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强化政治引领与顶层设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见义勇为工作,将其写入省委十三届第八次、第九次全会公报。推动见义勇为表彰项目成功纳入全省保留开展的13个省级表彰项目序列。加大资源要素保障力度。省级财政在平安建设经费预算中统筹支持见义勇为事业发展。省政府连续两年注资300万元,壮大基金会资金规模。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调剂办公用房,有效保障基金会日常运转需求。
认真履行职能,提升见义勇为工作规范化水平。强化业务监管。省委政法委对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的思想政治工作、财务人事管理、研讨活动、对外交往及依章程运作等事项实施全方位监管。完善制度建设。指导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制定完善七大类25项规章制度。优化法人治理模式。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自换届以来,规范召开理事会议3次、理事长会议28次,实现民主决策重大事项,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协同推进见义勇为工作。
坚持多措并举,推动见义勇为工作高质量发展。完善保障机制。省委政法委将见义勇为工作纳入平安辽宁建设体系,细化保障措施,创新医保兜底报销政策。营造良好氛围,构建立体宣传矩阵。创新拓展外延。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联合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出台电力设施保护行为认定奖励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加强奖励宣传,相关做法得到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的充分肯定。
汇聚向上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
广东省委政法委
广东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见义勇为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见义勇为事业发展,通过强化组织领导、表彰奖励、宣传弘扬、政策支撑,持续在南粤大地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在前列汇聚强大正能量。
强化组织领导,共绘向上向善“同心圆”。高站位部署推动。各级党委把见义勇为工作纳入每年政法工作要点,作为平安广东建设重要内容,党政主要领导带头看望慰问见义勇为人员,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政法协调、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健全工作机构。省委政法委牵头统筹,推动21个地级以上市全部成立见义勇为基金会、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122个县(市、区)全部成立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加强制度指引。先后出台《广东省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关于见义勇为的确认办法》等,持续推动见义勇为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发展。
强化表彰奖励,拓展典型示范“正效应”。规范申报认定。明确申报、评定、表彰、奖励、慰问等环节,对见义勇为行为及时进行调查确认。及时组织表彰。积极推荐报送人选,2021年以来,5名见义勇为英模受到全国表彰、28名勇士光荣入选中华见义勇为勇士榜。做实做细慰问。把重大节日对见义勇为牺牲人员的家属和困难人员的节日慰问作为“固定动作”,把对因公牺牲政法干警开展专项慰问等作为“特色品牌”,持续释放示范效应。
强化宣传弘扬,凝聚社会风尚“正能量”。开展形式多样宣传活动,确保正能量效应放大倍增。做大做强宣传媒体矩阵,与各类主流媒体保持良好协作沟通,推动善行义举、正义正气在全社会得到最大回响。
强化政策支撑,构筑保障体系“全链条”。落实权益保障。建立负伤人员医疗救助、伤残人员优先安排就业等机制。提高褒奖幅度,逐步提高奖励慰问金额。加强经费保障。省市县均设立见义勇为专项资金,完善经费保障体系。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
江苏省见义勇为基金会
新时代发展需要强大精神支撑。江苏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始终牢牢把握见义勇为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以更高的政治站位,系统谋划、扎实推进宣传工作,着力营造见义勇为的社会氛围。
坚持借力发力,健全宣传机制。江苏省委、省政府将“加强见义勇为宣传”纳入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行动方案,形成“党委宣传、业务主管部门重视支持、主流媒体积极参与、基金会协调主推”的工作格局。强化平台建设。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设立《身边的见义勇为》栏目,在新华日报社设立《大义江苏·勇者风尚》专栏。突出矩阵联动。依托全省128家基金会、1866个工作站,积极联动各级媒体资源,开展立体化、全方位新闻宣传。强化品牌提升。每年策划交流“见义勇为好新闻”,扩大新闻宣传影响力、感召力。有效借势借力。近期,紧抓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火爆出圈契机,在比赛场馆播放见义勇为视频,组织见义勇为英模在主席台观赛。
聚焦主责主业,营造宣传氛围。在政府表彰、“勇士榜”发布、送奖上门、见义勇为人员疗休养、帮扶慰问等环节,精心宣传,深入挖掘见义勇为人员身上的闪光点、正能量。注重形式创新。制作《天地有正气》见义勇为主题歌曲,推出“苏小勇”卡通形象,播放公益宣传广告,印刷发布书籍《见义勇为英雄谱》。注重阵地建设。建成见义勇为主题公园(广场)232个。注重拓宽领域。组织“义勇之光——长三角见义勇为先进事迹报告会”,强化区域协同,提升宣传鲜活度与感染力。
加强守正创新,彰显宣传质效。精心策划主题。在重要节日、重大纪念日等节点,紧扣主题,精心策划,借助《身边的见义勇为》电视栏目,开展“党员勇者说”“致敬!巾帼英雄”等系列宣传。突出媒体联动。协调省委宣传部部署开展“善行义举、大爱人间”英模事迹宣传,唱响新时代英雄赞歌。
礼赞凡人壮举筑牢权益屏障
福建省见义勇为基金会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政法委和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部署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的领导下,以“倡导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为宗旨,在表彰奖励、宣传发动、权益保障、资金筹集等方面统筹推进、积极作为,见义勇为人员各项权益得到有力保障,见义勇为良好风尚在全社会得到大力推崇。
健全常态化表彰机制,大力弘扬崇德向善社会风尚。完善表彰奖励制度。推动省政府出台《关于做好见义勇为人员表彰奖励和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成立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工作委员会,省政府常务会每年专题研究见义勇为表彰奖励工作。提升表彰奖励标准。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省级见义勇为专项经费连续三年实现稳步增长。
织密扎牢权益保障网络,着力提升见义勇为人员帮扶实效。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协调推动省直相关部门出台系列政策,在评烈评残、就学就医、就业帮扶、交通出行、住房保障等方面对见义勇为人员予以优先照顾和关爱。实施精准化帮扶项目。省基金会制定精准帮扶、扶困助学、走访慰问、英模疗养项目等实施办法,推动权益保障工作项目化运作、常态化实施、制度化保障、标准化管理。扎实推进重点帮扶工程。推进“安居工程”“全程助学计划”“特殊困难家庭精准帮扶”“英模疗养关怀”等项目。
强化典型宣传引领作用,厚植见义勇为价值根基。打造表彰宣传品牌。精心制作受表彰奖励先进人物群英谱,持续掀起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热潮。提炼深化价值理念。精心策划“新春走基层”“精准帮扶 倾情暖心”等贯穿全年的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让“德者有得、勇者有荣、义者有誉、助人有福”的价值理念深入民心。
以见义勇为社会新风助力平安建设
贵州省见义勇为基金会
紧紧围绕“为党委政府分忧、为英雄模范服务、为和谐社会助力”的职责使命,科学统筹省、市两级基金会,有序实施见义勇为工作五年规划。工作中,以强化宣传发动为重点,全面带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形成了“价值认同覆盖广、参与渠道活动多、科技赋能效率高、资源联动辐射强”的“贵州经验”,有力推动了见义勇为工作高质量发展。
价值引领,凝聚广泛社会共识。精心打造“义启黔行、勇卫平安”宣传品牌。推出电视访谈、音频播报、网络直播、纪实文学等多形式宣传报道,创新构建新时代见义勇为价值理念传播新范式。着力构建普及型、互动式宣传平台,整合打造集基金会门户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及融媒体平台于一体的“1+3+N”全媒体矩阵,实现信息“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
多元载体,拓宽全民参与渠道。积极倡树社会新风,精心打造多层次、广覆盖的全民参与体系。组织省、市、县三级同步开展清明公祭活动,成功举办大型活动20余场次。组织开展《英雄的丰碑》诗歌征文活动,引发社会热烈反响。全省布局新建见义勇为主题公园、主题街道12个。
科技赋能,提升服务管理效能。借力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东风,大力弘扬“德者有得”“助人有福”价值导向。依托“贵政通”政务服务平台,建成见义勇为人员信息库。开发建设全省见义勇为人员档案数据库,为精准高效开展宣传表彰、走访慰问、党员结对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协同联动,汇聚强大资源合力。着力打破地域与行业壁垒,主动对接江苏省、广东省等地基金会,建立见义勇为工作帮扶结对机制。广泛发动省内外法律实务、重点企业、社会服务等机构力量,形成推动全省见义勇为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