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君,男,汉族,上海人,1980年9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2003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中央门派出所教导员。
蔡文君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化工专业,却一心只想当公安民警服务群众;他本是当年的省委选调生,却无怨无悔深耕基层21年;他的荣誉证书很多,最在意的却是老百姓送来的400多面锦旗……
他把3.38平方公里辖区当家,把15.8万辖区居民当亲人,日日警服在身,24小时“群众热线”从不打烊,深耕基层警务21年,是“四下基层”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公安践行者;在实践中创新形成卓有成效的“五个一”工作法,用看得见的方式把矛盾化解在源头;始终把群众“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成立“蔡警官困难群众救助基金”,带领全所累计帮扶辖区450余户困难家庭。
“历史遗留问题不能永远遗留!”
“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门口一直是条土路,出行很不方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后来一个社区民警为我们跑前跑后,协调施工队浇上了柏油路,邻居们为感激他纷纷凑钱做了一面锦旗送他。”蔡文君自那时就在心里坚定了:要当警察,要当和群众靠得最近的警察!
正是这份朴素的爱民情怀,让他入警后“如鱼得水”,多年来不仅成了社区警务的“行家里手”,更是辖区居民的“贴心朋友”。“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勇于认事、不推不躲、善于解困。”鼓楼分局党委副书记、政委李少勋说。
过去的新模范马路9号是辖区基层治理的“硬骨头”。破旧的大礼堂曾出租给了3个二房东,被分割成132间群租房,253人承租,一批外来务工、生活困难的低收入群体在这里扎根。随着年久失修,房龄老化、隔间逼仄、线路错杂、火灾隐患等问题日益凸显。
“历史遗留问题不能永远遗留!”2018年9月,刚到中央门派出所任社区副所长的第一周,蔡文君便主动对接消防、城管、安监和社区等部门,光是整治方案就拟定了20余稿。住户们白天大多外出上班,他就利用晚上、周末逐门逐户讲解政策、听取诉求。
“这边紧邻市中心,租房价格还便宜,我们搬走还能到哪儿落脚?”群众的话说进了蔡文君的心里。他又积极协调产权单位和街道给予租房补贴,对于少数不配合的租户,反复上门用情理说服人。“不是为了谁好,是为了大家都好。”其间,蔡文君临时出差时腿部骨折,他打着石膏、拄着拐杖在社区奔走。
整治工作持续近两个月,在最后一户群租房被贴上封条时,上百名小区居民前来见证,他们自发地向站在一旁的“铁拐蔡”报以热烈的掌声:“真忘不了你的付出,群众都能看见。”回想起往事,蔡文君面露笑容,无论再苦再累都觉得值了。
经改造,原本如蜂巢般的大礼堂成了社区养老中心。现在,每天人来人往、干净亮堂,来吃饭的大爷大妈还时常会念叨起那个“忙个不停的蔡所长”。
在走访中,蔡文君还注意到了三牌楼大街上小吃店的安全隐患。他想不通,怎么店里装的全是瓶装液化气。他学的就是化学专业,“煤气包”又贵又不安全,一旦出事,液化气全沉在底部,很难散开,换成比重轻一些的管道天然气多好。
一了解,蔡文君才知道不是经营户不想换,而是这些沿街的门面房产权性质极其复杂,他们无法提供燃气公司所需的资质。弄清其中症结所在后,他主动跑了辖区内的港华燃气十几趟,又带着社区民警和涉及到的房东挨个联系,逐一确认产权性质、取得授权……
前后花了一年多时间,辖区里的小吃店全都用上了管道天然气,哪家店主提到他都要竖起个大拇指!
“人是处出来的,不是管出来的!”
所长郎奕杰比蔡文君晚几年到中央门,他一早就听说这个“老蔡”加班厉害,等来上班了才知道真不假。一到晚上,蔡文君办公室门口总挤满了人,一群人在里面,还有两三拨人在对面等着。“开始我还纳闷,几次碰上才知道,他晚上搁这‘开门诊’呢。”郎奕杰统计过,一年里有340多天蔡文君要忙到晚上11点以后。
蔡文君“诊疗”的都是辖区里的矛盾纠纷,他总结的“蔡氏调解法”,有个核心内容:绝不推诿、换位思考、有理有情,让复杂矛盾的化解以柔软的方式走进群众心坎里。
提起“蔡教”,家住天正和鸣社区的胡碧清有些不好意思。之前,胡碧清因退休方面问题耿耿于怀,蔡文君好几次想上门沟通做做工作,都被她拒之门外。“受点委屈不算啥,老百姓心气顺了,‘症结’才容易解开。”
胡碧清独自照顾年迈的父母,2020年冬天,蔡文君得知胡碧清父亲过世的消息,一刻不敢耽误地前去吊唁,一边帮忙打理事务,一边联系丧葬服务,还留下陪同其守夜,这些让胡碧清感动不已。
“我没有孩子,我觉得小蔡就像我的孩子。”胡碧清告诉记者,蔡文君值班时,她时常会带点水果去探望。“能跟他说说话,我的心里就特别踏实。”
人是“处”出来的,不是“管”出来的。处着处着,胡碧清就逐渐走出了阴霾,把对蔡文君的敬意转化成积极生活的动力,纠纷少了、志愿活动多了,走出了人生新风景。
像这样,别人眼里的“麻烦”“偏执”,蔡文君总能和他们处成“深交情”。他往往乐意下班后再和那些心里有“结”的困难群众聊一聊、处一处,耐心“磨”去不合理的部分,也替他们争取诉求中合理的一面。
辖区居民李儒才常因与原单位的纠纷向上找说法。蔡文君第一次联系时,刚报上名字就被挂了电话。但他毫不气馁,“我经常和他聊家常,是把他当‘忘年交’来相处的。”
蔡文君在了解到其家庭困难后,主动帮忙解决孙子上学、临时租房、看病买药等困难,在关系逐渐融洽后,他又多次上门劝解,有时一聊就是四五个小时,慢慢为老人化解“心结”,磨掉了那些为赌气而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在蔡文君的奔走下,还为老人争取到了原单位的困难补助金,让老人彻底放下了多年的执拗。
有人劝蔡文君,别总是这么累,可他总是笑笑说:“我天天见的就是辖区群众,解不开他们的心结,我心里难受,有结果了我就舒坦点。”
“你们认我,我肯定负责到底!”
“我不光是人民警察,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你们认我,这件事我一定管到底。”中央门派出所中队长陈力感触最深的就是常常听到蔡文君和群众这样表态。
前两年,辖区里一家连锁装修公司突然倒闭。发现公司负责人“跑路”那天,一层楼挤了很多人,大家都在诉苦,几十台手机在拍在录,大家朝到场民警急得大嚷:“走了,就没人管我们了!”
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蔡文君当即搬了张桌子、拿着大喇叭站上去,“216023——大家记住这是我的警号,我的手机号也给你们。你们放心,我是人民警察、共产党员,你们认我,我肯定会负责到底!”
听到这句话,人群声音渐渐小了,慢慢散去了。
蔡文君深知,那些焦急的面孔下是多个家庭“安家”的心愿。没来得及回家拿身换洗衣服,他当天就赶往位于郑州的装修公司总部。一开始,总公司并不想认这笔账。蔡文君苦口婆心:“跑路的虽然是加盟商,但影响的却是整个品牌的声誉,你们这次可以不认,试问以后还有客户敢上门吗?”
不光直接与负责人商谈,蔡文君还积极争取到宁、郑两地政府支持。不到10天,总公司开始陆续对受损群体进行偿付。
蔡文君掷地有声的承诺背后,总是无数次的奔波和操劳。每一次,他郑重承诺,都是对入党誓词最有力的呼应;每一次,他不负群众,都是对党员、民警、公仆形象最好的诠释。
平日里,他上下班也总是穿着警服、戴着党员徽章,走在群众中间,路上遇到麻烦事儿了,不躲、不让,亮着身份,担着责任。
工人新村小区出新那年,56岁的程庆芳在路上拦住了蔡文君。她在工人新村正大门旁摆摊多年,身有残疾、丈夫患病,二尺大的缝补摊不仅养着全家人,还是她“养老”的希望。但因小区环境整治,她的摊位被纳入取缔范围。眼看施工队要进场了,她想起了总在社区里看到的穿警服的“大个子”。
听程大姐和几个热心群众说明情况后,蔡文君想了想,向她承诺:“你认我,我一定给您想办法!”回到所里,他拨了十几个电话,与社区、街道、城管多方沟通;又拉上负责同志到小区门口:“程大姐在这儿摆摊,周围干干净净,一点不影响人车出入;而且人家凭手艺吃饭,困难群众为什么不能倾斜照顾?”
他愣是替程庆芳争取来了在大门口摆摊的“特权”,还保留了老小区的人情味和烟火气。“我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针线功夫,实在不知道怎么感谢,我就亲手绣了面锦旗送过来。”两周之后,细细密密的针脚绣着程庆芳满腔的感谢,也是蔡文君收到的满墙锦旗中最显眼的一面。
扎根基层,冬去春来,蔡文君捧着一颗热心,也得到很多荣誉。但是他仍然总是乐呵呵的,谁打招呼都热情回应,照样跟群众坐在家门口唠嗑。他和所长的手机号还直接公布在了派出所大厅墙上,24小时开机。
蔡文君把奖金都拿了出来,在鼓楼区民政局成立了“蔡警官困难群众基金”,先后为450人次群众解决燃眉之急。今年夏天,他从基金中拿出专项费用,为辖区部分独居高龄老人在床头安装了一个小“圆盒”。设备能够实时监测采集老人在室内的心跳、血压和呼吸等数据,可供社区警务团队在手机端随时回溯查看,遇到危急情况会直接发出警报,实现精准“云守护”。
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都是家长里短的基层故事。作为一名中共党员,蔡文君就像一颗螺丝钉扎根在基层,帮群众解决烦心事、揪心事,默默守护着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