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今年7月公布的数据,截至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4亿辆,四川成都、北京、重庆汽车保有量超过600万辆,其中成都市在城市汽车保有量排名中位居全国第一。
面对群众出行需求与道路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今年以来,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联合交通运输、住建、城管等部门,持续推进治理堵点工作,按照科学治堵、高效治堵、开门治堵的工作思路,分析堵因、查找堵源、综合施策,多个拥堵路段、路口拥堵情况显著改善。
12月11日,记者探访成都市多个易拥堵路段,实地感受治理堵点工作给市民出行带来的变化。
12月11日,成都市交管局第四分局交警护送小学生安全通过斑马线。
“送娃娃上学更快了!”
7时30分,记者来到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B区)附近道路,看到送孩子上学的车辆逐渐增多,8时到达高峰期。学生从车上下来后,快速通过斑马线。这里虽然车流量增大,但没有出现明显拥堵。
“注意避让行人”“稍等下,让学生先走”“送完学生即停即走”……熙熙攘攘的交叉路口,身穿“荧光绿”的交警格外醒目。他们一会儿挥舞手臂指挥过往车辆,一会儿用身体护着沿路下车的小学生走入有护栏分离的行人通道。
井然有序的背后,离不开原本的双行道变成单行道。此前,因东城根街小学(B区)出行高峰时段通学、通勤交通流量叠加,加之周边小区院落、医院及商场密集,导致道路交通拥堵严重。成都市交管局第四分局经过多次现场踏勘,分析研判片区堵点成因,并广泛征集属地单位、居民意见建议后,今年2月在小学周边路段启动了单向微循环交通组织模式,还在放学高峰时段封闭校门口的署前街路段,方便家长等候孩子。
“送娃娃上学更快了!”学生家长夏女士表示,以往送孩子上学,经常会堵在学校附近10分钟甚至半小时,送完孩子再去上班可能迟到,“自从实施了单向微循环调整后,送孩子上学更快了,上班也不会迟到了”。
据介绍,今年以来,成都市交管局实时掌握日常交通监控数据与12345热线收集的市民反馈,重点关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学校、医院、居民区、交通枢纽等易发堵点,实施了单向通行、优化信号灯、增设交通安全设施等措施,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公布最新的措施,保障易发堵点周边交通秩序的平稳顺畅。
“轻微事故分分钟搞定!”
10时,记者走进成都市交管局第一分局指挥中心。因正值早高峰到平峰过渡时段,部分路段车流量仍然很大。在交通事故视频快处办公区,3位视频快处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们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视频对话框,有条不紊地指导遇到轻微事故的驾驶人配合处理。
“追尾事故怎么发生的?”“走在第一辆车跟前去,我采集一下画面。”“把车移到路边去,注意安全。”……
市民王先生车辆被追尾,视频快处员通过“交管12123”App的“事故视频快处”功能,5分钟内便完成责任认定。操作完成后,王先生表示:“轻微事故分分钟搞定,方便!”
另一边,视频巡查员在主干道巡查时发现,三环路某路段出现局部拥堵,短短一分钟车辆排队长达500米,经核查,是交通事故导致拥堵。视频巡查员收集事故车辆信息,并及时推送至视频快处员。视频快处员指导事故双方照相并撤离到应急车道,拥堵问题3分钟被解决。随后,视频快处员指引事故双方采集信息,完成责任认定。
为解决小事故导致大拥堵的问题,成都交警依托全市23个事故视频快处中心,通过“三快”疏堵机制,实现异常拥堵快速发现、事故堵点快速响应、轻微事故快速疏解,极大缓解了交通事故引起的拥堵。
今年以来,截至12月10日,成都交警已应用视频快速处理轻微交通事故26.1万件,平均每5至8分钟即可完成一起事故的处理,每起事故造成的拥堵时间缩短80%以上,基本达到“1分钟接警、3分钟快撤、5分钟处理”效果。
“原来等3个红灯,现在一个就能过!”
剑南大道作为成都市高新南区南北走向的交通动脉,长期处于道路交通超饱和状态。剑南大道与锦城大道交叉路口(以下简称“剑锦路口”)作为成都绕城高速进城的第一个路口,交通拥堵问题尤为突出。12月11日17时至19时,通勤晚高峰期间,剑锦路口车流量骤然增大。记者在该地点观察2小时,发现并没有出现大面积拥堵。
今年10月31日,成都市公布了第一批次63个堵点治理任务清单,剑锦路口作为市民关注的热门点位出现在清单上。成都交警根据清单要求,在11月底前完成各项治堵措施。调取治堵前后早晚高峰同时段路面情况对比观察,剑锦路口拥堵情况大大改善。
“这里实现了‘排而不堵’,原来等3个红灯,现在一个就能过!”成都市交管局第六分局三大队大队长李景昊介绍,交警针对路口各方向通行需求,采取前移待行区停止线、取消公交专用道、优化信号灯配时等精细化调整措施,机动车通行空间得以增加,车辆在路口的转换效率明显提升,剑锦路口的通行时间平均缩短3分钟,拥堵指数降低了52%。
下一步,成都交警将继续监测全市交通优化措施的成效,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推动城市交通管理更加精准、高效,力求让城市运行更智能、更流畅,让市民出行更安全、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