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禁毒办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禁毒工作的公众满意率达97.8%,毒品知晓率达98.03%,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上海公安机关以守护人民群众幸福安宁为根本出发点,紧盯毒情形势变化,靶向解决毒品替代叠加滥用蔓延等新问题,防范化解市域社会治理领域涉毒新隐患,集中发起对新型毒品及非列管成瘾性物质“打新打早、露头就打”专项治理攻势,统筹推进毒品综合治理,推动禁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禁毒宣传教育中小学全覆盖
“110吗?我好像买到了毒品!”王某在与朋友聚会时意外接触到一种名为“上头烟”的电子烟弹后,心生好奇,遂购买了两枚吸食,其极强的成瘾性让他心中生疑。在一次社区禁毒宣传活动中,他听到社区民警说烟弹内可能含有毒品成分,担惊受怕,回家后最终鼓起勇气报警。派出所民警上门拿到这两枚“上头烟”的电子烟弹后,发现其外观与普通电子烟弹无异。经送司法鉴定中心检测结果显示,烟弹中含有依托咪酯成分。依托咪酯是一种麻醉药物,过量、长期吸食会产生幻觉、精神错乱等问题,2023年10月国家已将其正式列入管制目录。
近年来,上海公安机关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成立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基地联盟,通过组建禁毒宣传小分队、禁毒与反电诈同步宣传、进企业检查融合宣传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禁毒宣传。特别是针对青少年、未成年人吸食毒品替代成瘾物质及药物滥用问题,上海公安会同市教委制定青少年毒品预防措施,实现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课程全覆盖。
构建特殊药品管理闭环体系
今年3月,上海市药监部门根据特殊管理药品监测系统的预警提示,向公安机关反馈了一条异常购买特殊管理药品线索。上海公安机关迅速开展落地核查、循线追踪,查明犯罪嫌疑人孙某在上海市的10余家医疗机构以病人身份骗购了大量镇静催眠剂,后通过邮寄方式向全国多地贩卖。随后,上海公安机关依法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近年来,在上海市禁毒办的统筹协调下,上海公安机关联合药监、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依托联席会议机制,深化落实信息联通、预警联处、执法联动“三联”工作制度,针对全市4500余家零售药店、780余家医疗机构,实行特殊管理药品购买、领取实名认证及进、销、存闭环管理制度,构建了全覆盖、全链条、全要素、全流程的特殊管理药品监管监测体系。2023年以来,通过异常预警核查,上海公安机关已破获涉麻精药品案件10余起。
全链条打击涉毒违法犯罪
近日,上海警方辗转江苏、江西等地,成功全链条打掉一个跨省制贩依托咪酯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40余名,缴获了一批含依托咪酯成分的电子烟弹、烟油等“上头电子烟制品”。
上海公安机关紧盯毒情形势变化,依法严厉打击整治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犯罪,开展专案攻坚会战,全方位加强涉新型毒品案件线索收集、全要素分析涉案人员及毒网构架、全链条溯源打击制贩毒环节,破获多起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同时,上海公安机关对首次过量使用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人员采取“柔性化、递进式”执法举措,对涉毒未成年人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实行告知宣教承诺等制度,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上海公安机关禁毒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各级公安禁毒部门将继续依法严厉打击整治各类涉毒违法犯罪,有效防控化解涉毒风险隐患,全力打好“清源断流”阻击战、攻坚战、持久战,持续巩固拓展毒情形势整体向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