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今年以来,吉林省公安机关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部署要求,将打击侵权假冒犯罪置于护航高质量发展战略全局统筹谋划,着力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累计破获侵权假冒案件2221起,挽回经济损失3亿余元。
健全机制保障
筑牢打击侵权假冒犯罪工作根基
针对制假售假犯罪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等特点,吉林省公安机关顺应新时代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坚持以专制专,持续深化机构力量、侦查技术、装备保障、教育培训等工作体系,着力打造服务创新的尖兵和打击犯罪的利刃。
吉林省公安厅在全省公安机关组建700余人的专业侦查队伍,按照“省级主责、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实战化要求,明晰省市县三级权责清单,构建“上下联动、一体作战”的侦查打击模式,形成集约作战和专业攻坚的核心战斗力。同时,他们建立“环食药侦+N”侦查模式,完善重大案件同步上案、一般案件按需上案的多警种合成侦查机制,提升合成作战能力。
吉林省公安厅环食药侦部门坚持“内部挖潜+外部借力”相结合,通过送教上门、岗位练兵、比武竞赛、邀请专家授课等方式开展常态化实战培训,持续提升队伍专业素质。同时,加强与吉林警察学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沟通协作,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全省公安环食药侦工作提供理论、人才支撑,着力破解执法办案难题;强化全省公安环食药检验鉴定实验室和快检实验室建设,着力构建“全域覆盖、科学规范、快速高效”的检验鉴定工作格局,为侦查打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支撑赋能
提升打击侵权假冒犯罪工作质效
吉林省公安厅深化大数据智能应用,积极打造“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推动“科技+人力”“网上+网下”侦查打击工作转型升级。
据了解,吉林省公安厅在全省组建数据研判战队,瞄准关键节点、重点领域、焦点问题,深入分析研究犯罪成因和犯罪规律,探索建立具有警种特色、符合实战需求的侦查打击策略方法。同时,积极统筹外部资源力量,深化与互联网企业战略合作,借助大数据资源碰撞比对、延伸扩线和分析研判,切实提升打击实效性和精准度。
今年以来,吉林省公安机关聚焦创新发展、民生安全等领域,精准对接高质量战略方向和产业发展安全需求,严厉打击涉民生领域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犯罪,先后破获“7·12”系列制售伪劣农用电动车案、“9·17”重大生产销售伪劣电缆案等一系列重大案件,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部门联动共治
形成联合整治侵权假冒工作合力
打击整治侵权假冒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方合力共治。吉林省公安机关主动加强与相关行政部门的协作配合,健全完善“联席会议、联勤检查、联通信息、联动执法、联合督办”等工作机制,积极推动源头治理。
今年以来,吉林省公安厅会同版权、文旅等部门联合侦办多起特大侵犯著作权案,有力净化了版权市场秩序;会同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商务等部门,深入农资生产企业、成品油流通市场、燃气具销售集散地等重点场所部位,开展联合执法检查500余次,排查发现违法犯罪线索80余条,配合行政部门依法对60余家商家进行行政处罚,成功破获制售假冒品牌玉米种子案、制售伪劣汽柴油案等案件30余起。
同时,吉林省公安厅按照“以打促治、以案促改”的工作理念,对民警执法办案中发现的风险隐患,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制发风险提示函,并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完善行业监管制度,有力整治民生安全领域制假售假行业乱象。
宣传教育发动
营造打击侵权假冒犯罪浓厚氛围
制假售假违法犯罪活动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吉林省公安机关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监督治理工作、共同抵制假冒伪劣商品,着力将广大人民群众对民生问题的关注转化为发现问题、推动工作的源头活水。
吉林省各级公安机关充分发挥“警地融合”“警民融合”工作机制优势,组织民警进市场、访摊位、入商场、下社区,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提升群众的防范意识。他们紧密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重要节点,主动联合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紧扣“专精特新”、“国货潮牌”、文化精品、地标名品等社会热点和群众、企业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有针对性加强宣传引导,切实营造人人知晓、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全省公安环食药侦部门将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主责主业,聚焦群众关切,持续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全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吉林省公安厅生态环境犯罪侦查总队总队长邓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