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顾及民众的情形,细心去了解民众的痛苦,洗耳静听民众呼声。”这是1938年6月12日,时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在江苏省溧阳市竹箦桥组织召开竹箦桥会议时提出的一项重要会议内容。
近日,竹箦派出所民警在“百姓议事堂”为群众调解矛盾纠纷。张亮摄
“竹箦桥会议为开辟茅山抗日根据地,掀起江南抗日革命热潮,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溧阳市公安局竹箦派出所所长龚定俊说,陈毅率领的部队驻扎竹箦镇水西村后,积极向群众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统战政策和抗战情势,激发大家的抗日情绪,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86年来,“心中装着百姓、一切为了人民”的红色传统,一直在竹箦派出所传承赓续。据曾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担任所长的肖志根回忆,那时候老百姓报警主要就是因为家里养的牲畜和家禽被偷,民警出警方式大多是骑自行车。“如果出警地点在集镇,还可以走过去,如果是在村里,路不好走,有时连自行车都用不了,得走过一个个田埂才能到达现场。”肖志根说,“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没变。”
进入新时代,竹箦派出所依托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继承和发扬新四军“铁军精神”,打造“铁信念、铁担当、铁素质、铁纪律”党建先锋品牌,激励引导全所民警辅警以真心换真情,以行动暖民心,做百姓的贴心人。
“这里是我们常学常新的红色课堂。”龚定俊说。走进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一张张历史照片、一段段影像资料、一件件革命文物,时刻提醒着竹箦派出所民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奋斗。
竹箦派出所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出“百姓议事堂”“老陈调解室”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今年6月4日,竹箦镇前马村的种田大户黄某在收割小麦时,不小心把村里的排水渠弄断。村里工作人员发现后赶到现场和黄某理论,要求黄某赔偿1.7万元。双方僵持不下,就来到了竹箦派出所“老陈调解室”。
“你们先消消气,心平气和了再谈。”等双方冷静下来,退休民警陈国平通过谈理说法,耐心做思想工作,重新协商赔偿费用,最终达成一致,由黄某找第三方报价并负责维修水渠。
“‘老陈调解室’融合公安、信访、司法、市监、城管等多部门,以及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律师等力量,形成发现矛盾、化解矛盾的联调机制,从根源上化解矛盾纠纷。”龚定俊说。
为了更好发扬“铁军精神”,竹箦派出所一群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深厚的老党员民警自觉组成“老兵班”,开展社区走访、信息登记、矛盾化解等一系列基层基础工作;一群有激情、有才华、有干劲的年轻党员民警组成“尖刀连”,开展案件办理和打处工作,连续10年辖区保持八类案件全破,群众满意度、安全感持续攀升。
同时,竹箦派出所以民警吕泓艳名字打造的“燕子未成年人工作室”,通过更新理念、优化机制、完善措施,持续发挥品牌“乘数效应”,有力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工作室运行以来,辖区涉未成年人警情、案件同比分别下降66.7%、33.3%,连续两年荣获“常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