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打造旗舰
进入新时代以来,《人民公安报》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更加出彩。
这些年,《人民公安报》秉承改革创新精神,在办报理念、采编流程等方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形成独具公安报特色的报道现象效应。
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人民公安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政治家办报”的要求贯穿到全媒体生产各个环节,在宣传导向、内容上体现大局、服务大局、融入大局,精心打造传播矩阵,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努力发好公安声音、讲好警察故事。全力提高政治站位。近年来,《人民公安报》加大时政报道力度,重要时政报道几乎天天有、全覆盖,同时创新理念手段,深挖行业特色和独家内容,有效增强了报道的权威性、时效性、感染力,形成了具有公安特色的重大主题报道运作模式,打造了一批有传播力、影响力的特色内容。更加注重主题策划。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在重要时间节点推出重磅述评,其他主题系列述评、专栏、专版、特刊、融媒体系列报道、反响等密集推出。凸显特色品牌效应。经过多年经营,形成特色品牌的“公安记忆”“向人民报告”“请人民评议”融媒体专题。组织开展“公安心向党 护航新征程”“忠诚的足迹·大美边疆”“平安·北京中轴线”等大型融媒体采访,产生良好反响。《人民公安报》的重大主题报道,在宏大主题中展现了公安印记、公安智慧、公安形象,经过多年实践,重大主题报道更具规模、更重质量,传播效果越来越好。
重塑采编业务流程。《人民公安报》梳理总结采编工作经验,与时俱进制订出台了要闻会商、夜班必查表等一系列流程规范,采编业务流程更具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在2017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人民公安报》首次启用“中央厨房”报道机制,优化采编、制作、发布流程,加强策划,注重传播实效。两会期间,所有采编部门专员专席,协作沟通;前方报道组记者主动发现线索热点,积极完成文字类传统报道任务外,同时录制音频和视频资料及时回传;网站、新媒体部通过议题设置、数据挖掘、增强互动等方式创新传播手段、提升传播效果。此后,在全国两会、党的十九大、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党的二十大等重大节点以及重大事件宣传报道时,《人民公安报》均实行“中央厨房”机制,由报、刊、网、微等协同推出报道,白班夜班编委双值班,统筹报道的选题策划、指挥协调、内容生产等工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人民公安报》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工作机制,派出全媒体前方报道组火速赶赴武汉疫情防控一线采访,全体采编人员和各地记者站通力合作。2020年春节期间,《人民公安报》创新要闻会商工作机制、值班编委双班工作机制、融媒体报道机制,启动远程办公系统,每天全媒体全平台全方位推出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新时代,在每一次重要新闻宣传报道中,《人民公安报》都经受住了考验,圆满完成任务,采编机制、队伍能力得到了完善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
打造公安新闻传媒旗舰。2023年6月,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正式挂牌运行。这是公安新闻传媒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翻开了公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崭新篇章。中心有效整合了原人民公安报社、金盾影视文化中心、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等三家单位资源力量,致力于担当公安新闻传媒的排头兵,在公安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发挥旗舰作用。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坚决落实部党委决策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盯公安中心工作,扎实推进深度融合,继续打造好《人民公安报》传统优势品牌,同步创新推进新时代公安主流媒体建设,综合实力逐步壮大,旗舰作用初步显现。
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伟大梦想要靠一代代人接力赛跑。站在新的起点,《人民公安报》将坚持当好公安新闻传媒的排头兵,走好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第一方阵”,着力打造公安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主力军、主阵地和国家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