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 “ 漳州110 ”的不解情缘
典型简介:“漳州110”全称为福建省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1990年引领全国建立110报警服务台和快速反应机制。30多年来,“漳州110”持续高标准抓队伍、推改革、保安全、促发展,忠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守护人民幸福和安宁的神圣职责。1997年,国务院授予“漳州110”“人民的110”称号。2021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漳州110”“时代楷模”称号。
2021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漳州110”“时代楷模”称号。图为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发布厅现场。
1995年秋天,刚从基层调到人民公安报社不久的我,肩负着报社的委托,前往福建采访“漳州110”。坐上从北京开往福州的列车,经过两天三夜的奔波和期待,我终于来到古木掩映的福建省公安厅。
我拜访了当时主管巡警工作的福建省公安厅副厅长陈旭、陈由诚和治安管理处干部,从全省层面了解了“漳州110”的起源、现状、运作方式、当前遇到的困难等诸多情况。那时,“漳州110”首任队长郭韶翔到省公安厅开完会,正准备返回漳州。我和省公安厅政治部宣传处同志一起,乘坐郭韶翔的车连夜赶赴漳州。
在漳州采访的半个月里,漳州市委政法委书记精心安排、推介“漳州110”的一系列工作。经过扎实的采访和调查,我了解到了“漳州110”的诸多爱民事迹。“漳州110”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其出警速度之迅捷、处置方法之娴熟、为民服务之至诚、社会赞誉之广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我至今还记得去东山县公安局采访的一幕。一天深夜,警铃大作,我随110队员火速出警。在一条狭长的巷子里,刚发生一起斗殴事件,群众立即报警。我们赶到时,斗殴违法嫌疑人员早已不见人影。110队员只好向在场群众了解情况,我也赶紧打开录音机,快速按下录音键。回到宾馆后,我反复辨听录音,却一头雾水,完全听不懂。
无奈之下,我找来110队员,请他们“翻译”录音的内容。大意就是,打架的几个年轻人刚准备动手,就听到有人打电话呼叫110,他们拔腿就跑,迅速逃离了现场。群众纷纷表示,“漳州110”在当地威慑力很强,是百姓召之即来的保护神。
回京后,我采访了时任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朱家华、110指挥中心负责人程人华,根据治安管理局和报社拟定的主旨,撰写了《巡警之鹰——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巡警写真》《漳州巡警告诉我们什么》《铁骨柔情郭韶翔》等一系列文章,刊发在《人民公安报》头版和《人民公安》杂志上。后来,经过中央各大媒体的集中采访报道,“漳州110”享誉全国。此后,郭韶翔当选为党的十五大、十七大代表,获得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等多项称号。(王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