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八北京 我们记录平安奥运
要事记
2008年8月8日晚8时,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开幕,8月24日闭幕。此届奥运会共有参赛国家及地区204个,参赛运动员11438人,设28个大项、302小项,共有600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
中国警察网记者张耀宇(左一)在奥运安保国际警联中心采访加拿大联络官。赵飞 摄
今夏的巴黎奥运会再次掀起全球奥运热,也让世界回忆起16年前那无与伦比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
2008年,是我到报社工作的第8年,很有幸成为那个北京神奇夏天的见证者、记录者之一。
北京首次举办夏季奥运会,举世瞩目,而平安奥运是基础。立足公安、覆盖安保、关注赛事——作为行业媒体,《人民公安报》全程报道了奥运安保的方方面面:一版刊发重要奥运新闻,四版固定为“奥运特别报道”版,刊发本报记者采写的奥运报道,开闭幕式奥运特别报道分别扩展为一至八版和一至四版。
作为本报奥运报道组的一员,我用20多篇稿件记录了那些为平安奥运默默奉献的人——既有一线民警,也有北京市公安局主要领导;既有保安员、安检志愿者、治安志愿者,又有兴奋剂检测样品护卫员,还有各国警务联络官和奥运安保联络官……
现在回想起来,其中两次团队作战,印象尤为深刻。
一次是8月21日,我奉命带领8名新人进行采访。
那天细雨连绵,但公园里依然人气旺盛。我们兵分六路采访,抓住采访对象的特点,让记录准确而鲜活——一人一天的巡逻路程相当于绕北京二环路一圈的庆典广场区,实现“零投诉、零漏检”的48个安检口,每天巡查三遍、300万平方米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采访持续到深夜,天空飘着雨,几位新记者的采访热情丝毫未减。
这批文图在8月23日的第四版见报,我起了一个总标题:《为了奥林匹克公园的欢乐》。
另一次是奥运会闭幕前夕,报社接到一个特殊的采访任务——报道奥运安保国际警务联络中心的工作。
只有一天的采访时间,报社指派3名文字记者、1名摄影记者组成报道组。这是我的首次涉外采访,不免紧张。好在涉外采访经验丰富的摄影记者老大哥从着装礼仪到口径把握一一为我讲解注意事项,让我吃下了定心丸。
8月23日上午,采访开始了。旁听了第18次安保信息通报会后,公安部国际合作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整体情况,随后我们分头采访了加拿大、法国、韩国等国的警务联络官和奥运安保联络官,国际合作局几名民警做我们的采访翻译,采访顺利完成。
奥运会闭幕后,我们这组奥运安保国际警务联络中心的文图报道在8月26日、27日的一、四版见报,成为报社奥运报道的收官之作,其中展现的高效国际执法合作,也可视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在平安奥运意义上的体现。
2008,我有幸站在北京民警和安保人员身边,记录平安奥运的奉献感动。
2008,我有幸与优秀的同事们一起,记录平安奥运的点点滴滴。
2008北京奥运过去了,我时常想起它。
(中国警察网记者 张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