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武汉抗疫
2020年1月23日,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武汉,史无前例地宣布“封城”。1月31日,《人民公安报》融媒体报道组记者王传宗、李昌林、张铮、师二洋冒着生命危险逆行出征,奔赴武汉疫情核心区,在生死一线战斗了89天,发回了一大批鲜活的新闻作品,全面反映了公安机关战疫情、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的忠诚与担当。
人民公安报社融媒体报道组在武汉雷神山医院采访留影。武汉市公安局供图
武汉战疫 “风暴之眼”的八十九天
时隔4年多,回想武汉战疫,那些惊心动魄的瞬间,依然在脑海中清晰回放。
从“火神山”到“雷神山”,从定点医院到方舱医院,从上门排查到转运收治,从街道社区到隔离点……置身于疫情“风暴之眼”的89天,我的心情此起彼伏,就像武汉那时的天气一样时阴时雨、时雪时晴,从冬天走到了春天。
“若有战,召必回!”武汉“封城”之初,身为退役军人的我在报社工作微信群递交的请战书,得到了领导的批准。2020年1月31日,我和同事王传宗、张铮、师二洋抵达武汉,执行前线报道任务。
去之前,我不是不知道这里的危险性。2003年,我在武警北京总队服役时,一名战友抗击非典牺牲的痛心事,仍萦绕心头。
到了武汉,从来没有想象过,这里的白天与夜晚一样安静,往日的繁华与喧嚣去了哪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那座城市按下“暂停键”之初,留给许多人挥之不去的记忆。然而,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我看到了一群人在壮美“逆行”,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愿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一个出警现场,一名68岁的大爷发着高烧,手足无措,眼眶泛红。而他91岁的母亲患有新冠肺炎,已经出现了意识模糊。我和同事跟着民警进了屋。突然,那名老婆婆咳出声来,让现场氛围骤然紧张起来。要知道,那是一名重症患者,稍不留神,所有人都可能感染。民警将老婆婆抬下楼、送上120救护车,我看见那位大爷在流泪,频频向民警表示感谢。
在最寒冷的日子里,总有最暖心的事;在最阴霾的日子里,总有最闪亮的星。
一名老党员、退休民警3次递交请战书,要求返岗转运患者。他的理由是:“钟南山都80多岁了,还在抗疫一线。我才65岁,正年轻着呢!”最终,组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
一名党员辅警主动请战进了方舱医院。几年前,他在抗洪抢险时,年仅1岁的女儿因照顾不周,永远离开了他。他的母亲哭着对我说:“他救了20多人,却没能救回自己的女儿。”
置身生死一线,我的心头时时有一股暖流涌入。我能做的,就是把这些感人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
我让自己忙起来,白天奔走在一线采访,晚上写完新闻稿开始写内参稿,每天都要忙到半夜,甚至通宵达旦,每天只睡4个小时,不给自己留下哪怕一丁点儿空余时间。
写着写着,我看见了凌晨3点的城市灯火;写着写着,我看见了喷薄而出的一轮红日。
89天里,我拼尽了所有力气,撰写消息、通讯、内参等稿件20余万字,许多独家新闻被上千家媒体转发。连续两晚通宵撰写的内参稿《生死一线战疫:武汉民警有多难》,引起公安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出批示,为武汉抗疫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李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