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当他说到“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必须践行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大会现场掌声雷动。
开幕会后,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走上首场“部长通道”,回答的首个问题就是关于粮食安全。
唐仁健介绍,尽管去年我国遭遇了频繁的、极端的自然灾害,还是实现了“以秋补夏”“以丰补歉”,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3908亿斤,再创了历史新高;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了493公斤,继续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表明,去年国际大米价格指数涨了21%,国内大米价格仅涨1.7%。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连着百姓生活,国人关切,两会关注。
据统计,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提出涉及粮食安全的建议290件;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的19项重点督办建议中,涉及粮食安全的有2项。
粮食安全有赖法治保障。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相关立法工作。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粮食安全有赖公安护航。近年来,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昆仑”等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破坏黑土资源犯罪和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贡献了公安力量。
当前,尽管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但仍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长期存在、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偏紧、科技创新能力依然存在短板、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这些问题都需要妥善应对。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严守耕地红线,各地区都要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
3月5日,正好是二十四节气的“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全国两会上,粮食安全再度成为代表委员的重要牵挂——
全国人大代表、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郭进考建议,创新农技推广模式,让更多的人学会科学种田、科技种田,让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农人融合发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姜明则将围绕如何应对秸秆打包造成黑土流失的问题提出提案。
……
一年之计在于春。代表委员们奔走忙碌,建言献策,只为端稳中国饭碗。
(中国警察网北京3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