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松生前照片。(武汉市公安局供图)
【人物简介】万松,男,汉族,1975年2月出生,生前为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三大队警务技术四级主任。今年5月26日,他在组织完端午节安保风险分析研判后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牺牲。曾获评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5次。
9月9日,于先生放在轿车后备厢的5瓶陈年白酒被偷走,他并未察觉。直至当晚,民警通知其配合调查,他才知晓民警为破案追赃已忙碌半天。在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大数据技术支撑下,民警将破案做到了报案前。这个技术平台,正是今年5月因公牺牲的武汉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三大队原警务技术四级主任万松倾注毕生心血努力的成果。如今,他人虽已逝,但编织的数据天网仍在守护着江城武汉。
1997年的夏天,万松从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后,毅然选择加入公安队伍。同窗好友卜元哲回忆:“用技术革新守护一方安宁,是他毕生的追求。”
个子不高,戴着金丝眼镜,有着知识分子的温和儒雅,这是万松给同事的第一印象。没想到,这位斯斯文文的“学霸”,很快就展露出侦破案件的天赋。
1999年12月,武汉市洪山区一家木器店店主遇害。万松被抽调加入专案组,他争分夺秒地分析研判万余条信息,明确了凶手行踪。专案组排查布控,成功抓获了两名犯罪嫌疑人,侦破抢劫、杀人等案件5起。
随着一起起案件陆续侦破,万松在技术岗位支撑协破重特大案件160余起。
2016年,在武汉公安由信息警务向智慧警务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万松勇挑大梁,参与大数据技术建设。如今,武汉公安通过大数据赋能汇聚了海量信息,每天有数以千计的民警通过大数据赋能,研究违法犯罪态势、规律,排查线索、主动预警。每年跨年夜、樱花季、武汉马拉松等大型活动举办前,警方会依托大数据系统科学部署警力,保障市民安全。
“他敬业顾家,干起工作来不声不响,但很拼。”同事闵捷说。今年5月26日中午,万松逐字逐句核对完一份大客流分析研判复盘报告,有些疲惫的他靠在沙发上闭目休憩,谁能想到他再也没有醒来。
刚入警时,为了尽快提升办案能力,万松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地图徒步丈量武汉城区大街小巷,记道路、记地标。碰到大案要案,他在电脑前昼夜不息分析研判,眼睛干涩了滴几滴眼药水,困了趴在桌上打个盹,饿了就吃泡面。
万松用实干担当践行着入警誓言,也将这份拼搏冲锋的干劲儿带到团队之中。
“你是985大学的研究生,学习能力强,要以最快的速度熟悉市公安局信息化的工作,应用到实践中去。”武汉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民警胡欣至今仍记得,2016年,他刚加入武汉公安大数据团队时,面试官万松对他的嘱托和厚望。
在万松的筛选下,20余名有着数学、物理、计算机等专业背景的年轻民警加入武汉公安大数据团队。搭建平台期间,万松带着团队成员反复演算,充分调研。从零起步,不到10年时间,武汉公安在市局层面建立了专业、可靠的大数据团队。同时,通过线上线下授课教学、实战指导,武汉公安有1200余人获得警务数据分析师资格证书,成为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生力军。
“万松未竟的事业,我们定会全力以赴,用数据天网守护一方安宁。”科技信息化支队民警王国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