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8时30分,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大厅内,每日例行的扁平化指挥调度“三清”工作机制点调会正在召开,前一日值班局领导和治安、刑侦、督察等警种负责人全部到齐,全市219个派出所同步视频在线。大屏幕上,各县市(区)公安(分)局值班负责人依次汇报前一日警情情况,沈阳市公安局抽查连线部分派出所,询问具体案件办理情况和未及时办结原因,提示办理注意事项。
“把每起警情‘晒’在阳光下,让每起案件办理赢在效率上。我们通过建立‘警情日清零、立案月清仓、积案季清底’的‘三清’机制,把执法勤务、安保任务、实战警务的工作内容、标准、程序和责任都落到实处。”沈阳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王会奇说。
全局围绕警情转
“请转于洪分局城东湖派出所,汇报尾号2030的警情处置情况。”6月19日一大早,值班局领导、沈阳市公安局副局长班昊连线派出所,“点调”抽查警情,同时,这起警情的出警执法记录仪画面在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播放——东湖派出所辖区住户王女士家中丢失3万元现金,由于报警人误以为存放不当未及时报警,耽误了破案时机。
“派出所应增强侦破能力,千方百计帮居民挽回损失。夏季入室盗窃案件易发,全市公安机关要针对夏季治安规律特点,进一步强化夜间巡逻,提升见警率、见灯率,全面压降违法犯罪空间。”班昊说。
民警在街头开展普法宣传。(沈阳市公安局供图)
用点引出线,用线铺成网。一个点位出现警情,全局219个派出所都能实时听到案件具体信息,同在“三清”点调会现场的法制、刑侦、治安等警种值班负责人细致记录案件要点,指挥本警种提供支撑。
“‘三清’机制打破警种、部门和区域壁垒,清除痛点堵点,全局24小时以内的警情、案情,以日点调会形式上下联动,协调处置各类情况,形成全新警务模式。”沈阳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董斌说,扁平化指挥调度“三清”机制倒逼各单位对当日处理的案件做到清楚、规范、精准,形成“大案有人管、小案有人查、事事有人问”的工作局面。
2021年,“三清”机制正式启动,运行至今,点调会现场参会人员不断扩容,根据任务、节点的不同,新型犯罪研究中心、网安、交警等10余个警种负责人轮流到会共同研判当日警情,全警围绕案件转、人人围绕警情转。
打通执法“最先一公里”
“小线索往往隐藏着大隐患,小纠纷也可能引发大问题,只有将执法环节做到前面,才能堵住隐患、化解风险。”大东分局局长朴昌龙说。
6分钟,和平分局太原街武装巡逻组抓获抢夺金店案犯罪嫌疑人;90个小时,民警连续工作找到离家出走的少年……上路面、下卡点,上街区、下社区,上公交、下地铁,24小时闪烁的警灯和日夜值守的巡逻队伍,守护着万家安宁。
“三清”机制紧紧把握扁平化指挥调度的“核心大脑”、多警种联动研判的“技术支撑”、全警参与互联共享的“前端治理”、全流程跟踪督办的“闭环管理”四个关键环节,打通传导“经络”,打破警种、部门和区域壁垒,将指挥调度指令延伸到“打、防、管、控、服”各个领域,通过警情快速反应、有效处置、限时完结,实现执法规范化水平和警务效能的双提升。
延伸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对民警接处警工作进行评价,还能反映问题,既方便老百姓办事,也提高了效率。”一起纠纷类警情处置完毕,市民张阿姨拿出手机扫描警车上的二维码,按下了“满意键”。
今年3月,沈阳市公安局以扁平化指挥调度“三清”机制“2.0升级版”推行为契机,创新推出110接处警“微信扫码”评议新举措,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进一步畅通警民关系沟通渠道,监督民警辅警规范执法。
防范风险、化解危机是公安民警的一道“必答题”。沈阳市公安局将“三清”机制作为化解基层矛盾、推进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通过规范警情处置流程、重塑警力管理调度模式、再造警务指挥体系等措施,让“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的理念在各项业务工作中落地生根。“三清”机制确保“管控无死角、联动无间隙”,公安机关加强与应急、司法、民政等部门协同联动,实施分流处置、公调对接。机制运行以来,已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9万余起。
同时,沈阳市公安局立足“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组建新型犯罪研究中心,全面提升“三清”机制牵引下的反诈工作效能,不断深化“三清”机制与反诈斗争一体化运作、系统化融合,坚持数据赋能、精准预警、多维反制、融合打击,强力推动新型犯罪打防体系提档升级。
编后:将执法“晒”在阳光下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公平正义是法治的基本原则。作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者、推动者、践行者、捍卫者,公安机关维护公平正义的脚步从未停歇。
近年来,沈阳市公安局以规范源头执法为切入点,以深化公安改革为着力点,以提升警务效能为落脚点,创新实施扁平化指挥调度“三清”机制,将执法“晒”在阳光下,有效推动警务工作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
将执法“晒”在阳光下,“晒”出了公安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初心,也“晒”出了群众依法解决问题的信心。各级公安机关要始终把公平正义作为执法工作的生命线,高质量办好每一起案件、化解好每一起矛盾纠纷,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孟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