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龙屋(又称围屋)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园,蕴含着“诚信友爱、崇德向善、尚法明理、和睦亲邻”的文化内涵。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广福镇地处粤闽两省交界,地理位置特殊、风俗习惯迥异,农村边界土地、林权纠纷和邻里、家庭矛盾占民事案件的82%。该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挖掘运用客家围屋的精神内涵,活用人文资源、融合法治元素、撬动社会力量,创新推行定分止争客家围屋工作法,在客家围屋内设立矛盾调解室、家风家训馆、村民议事会,有效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一、矛盾调解在围屋,聚力止纷争。广福镇坚持“以和为贵、和合善治”,把矛盾调解室设在各自然村祖堂围龙屋,聘请不低于9名调解员入驻围屋就地开展调解工作,还结合实际用好客家贤能、妇女、侨贤等力量,用真心、耐心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一是聚客家贤能。围屋调解室吸纳“五老”等,会同驻村法律顾问,并对接乡镇政法力量,对复杂纠纷“一对一”组建专班、精准调解。二是聚客家妇女。围屋调解室注重发挥客家妇女独特的柔性力量与智慧,组建巾帼服务队,进村入户串门,摸查纠纷苗头、收集群众诉求、说和家庭邻里。三是聚客属侨贤。依托侨乡优势,在围屋调解室设立涉侨联络站,将热心公益、群众认可的侨胞纳入调解人才库,以围屋为桥梁,以乡情为纽带,借助侨领威望,着力化解归侨和侨眷产权、身份、劳务等多发问题。
二、家训乡规进围屋,情理化心结。该镇注重发挥文化熏陶作用,将群众口口相传的客家谣谚、家训等人文资源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与解纷需要相融合。一是巧用家训奏家庭“和睦曲”。村(社区)“两委”牵头,利用围屋建立家风家训馆和道德讲堂,积极支持村民搜集整理家教家训家风并“张榜公示”,教诲子孙敦亲睦邻、戒斗息讼。二是巧用谣谚解邻里“烦心结”。搜集整理客家谣谚,与时俱进赋予时代内涵,将“仁爱礼义”的文化与庄重严肃的法律条文融合起来,动之以情、释之以法,让矛盾当事人冰释前嫌。三是巧用村规树文明“新风尚”。综治中心会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修订“红白喜事爱节俭、家庭和睦乐融融”等客味十足、耳熟能详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村民之间盲目攀比、嫌贫忌富,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得到根本改变,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
三、村民议事在围屋,共商促祥和。充分发挥客家围屋的议事功能和教化作用,引导各自然村成立“围屋议事会”,紧扣“中和民意、以安四乡”的客家思想内核,将围屋打造成兼收并蓄、包容内外的群众议事场所,做到“小事不出家”“大事围屋议”,“围屋”成“和屋”。一是方桌搭“平台”,议事协商。成立“围屋议事会”,搭建“方桌议事平台”,制定融合客家文化、法治文化的议事规则,鼓励群众将问题摆上桌面,围绕村庄环境、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方面谈看法、提思路,更好地凝聚共识,消解矛盾。三年来,全镇围屋议事会开展协商议事128次,落实具体问题57件。二是板凳作“天平”,评理劝和。利用客家人喜欢晚饭后在围屋前摆凳围桌闲聊的习惯,由各村(社区)调解委员会牵头组织“围屋夜谈”,邀请纠纷当事人共坐一张板凳,引导双方心平气和谈问题、解疙瘩。三是法律为“准绳”,息诉止争。依托客家围屋建设客家特色的法治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围廊,组建客家围屋普法团,结合围屋议事、夜谈等场合,开展普法述法、以案释法、巡回审判活动,让广大群众更好地知法守法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