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诸暨市坚定扛起“枫桥经验”发源地担当,紧扣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目标,以三级社会治理中心(站点)建设为依托,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全市创成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一、突出体系重塑,“提级统”强指挥。坚持“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围绕“一窗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织密建强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一是组织架构提升。全面落实市镇村三级社会治理中心领导架构,市级由市委副书记兼任中心主任,设立2名专职副主任。镇级由镇乡(街道)党委书记兼任中心主任,各条线分管领导担任中心副主任。村级由村社“一肩挑”书记担任负责人,两委干部、辖区民警、综治干部、网格团队等为成员。二是中心功能提档。市级整合矛盾化解、诉讼服务等“多中心”为“一中心”,吸纳职能部门、专调委、社会组织等机构220多人入驻中心办公;镇级融合综合信息指挥室、社会治理办、综合执法办、应急管理办等“一室三办”;村级吸纳法律顾问、“两代表一委员”、乡贤、志愿者等力量。三是分流处置提效。秉承“简易矛盾村社化解、复杂矛盾镇街首调、疑难矛盾市级包案”原则,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2022年全市信访工作人民满意率98.62%。
二、突出流程再造,“一码管”提效能。对受理归集的矛盾事项赋予独立事项码,以“一事一编码、一码管到底、全程可追溯”模式,优化“信息收集—分类处置—综合销号—督查考核”的矛盾化解闭环流程,提升化解效能。一是全量数据赋码归集。借助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和各类前端感知设备,联通共享法庭、政务110等平台渠道,依托浙江省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协同应用、基层智治综合应用等数字化平台,对纠纷事项实行赋码管理,规范三级中心“事项码”登记流程,全量掌握矛盾纠纷数据,实现事项“多口进,一库集”。二是全链流转带码化解。按照“繁简分流、轻重分离、缓急分道”的要求,建立健全“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依靠事项带码流转,有效统筹多部门配合联动,有机衔接调解、信访、行政复议、诉讼等多种方式参与矛盾调处化解。各方扫码即可实时查看事项调处的环节、进度、结果,做到办理进度实时跟踪,协调处置透明高效。三是全程闭环溯码管控。科学设置“交办提醒、到期催办、缺件退回、审核重办”功能模块,事中“码”上跟踪,强化业务规范办理,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自动预警、即时督导;事后“码”上溯源,深化业务闭环处置,对不合格、不满意的事项退回重办、重点关注,确保事项全流程责任落实到位、调处化解到位。
三、突出长效运行,“综合评”夯基石。紧扣“常态常管、长治长效”目标,上下一体系统谋划,严督实考闭环管理,全力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保障体系。一是坚持群众评判。以人民满意为标尺,落实“一事双评”制度,通过短信评价、电话问询等方式,既征求问题处理满意度,也征求工作作风满意度,形成“过程群众监督、效果群众评判”的工作闭环。建立矛盾纠纷“回头看”机制,开展矛盾纠纷回访调处、防范处理工作,及时倾听群众意见。二是坚持成效评比。建立矛盾调解结果评价标准体系,落实“定期检查+动态抽查”,以优秀案例“一件事”为解决“一类事”提供参考。开展常态分析研判,推送工作专报,以“红黄蓝”三色预警图倒逼入驻单位和镇村两级落实责任、提升业务。2022年,全市线上矛盾纠纷调处事项办理平均时间缩短35%。三是坚持考核评定。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把矛盾化解工作质效与全市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先评优挂钩,实施调解员“以奖代补”等正向激励措施,明确矛盾激化追责负面清单内容,树牢实干实绩实效导向,确保矛盾化解“件件有着落、服务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