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道河镇把“近邻”理念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出发点,创建“近邻互助”工作法,营造“无事常联系、有事互帮助、邻里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因基层矛盾纠纷引发的案事件大幅下降。
一、重领导强互助,织密网格。镇党委在已划分49个网格基础上,把村屯相邻10户的家庭结为1个互助组,镇区以楼栋单元为1个互助组, 以组为单位建立1个微信群。全镇共组建互助组271个、微信群271个,推选有威望、有热心的村民、老干部、老党员、退役军人等担任小组长,共271人。建成由镇党委统筹、村 (社区)领导和网格长(员)指导、互助组组长负责的组织架构。互助组组长及时在微信群内向组员宣传办理低保、社保、预防电信诈骗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协助网格长(员)采集组内居民基本信息、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及风险隐患,同时对组内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关注,给予关爱和帮助。通过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建立相知相帮、团结友善、和睦共处的新型邻里关系。
二、重预警强排查,赋能增效。为有效解决邻里、家庭、婚恋、情感等易引发案事件的矛盾纠纷,石道河镇党委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以互助组为主阵地,互助组组长在日常走访帮扶中通过唠家常了解邻里间隐性矛盾;协调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司法力量对接互助组,实行“一对一”包保,每月定期与小组长共同走访摸排。通过入户排查及走访村民聚集的超市、小卖店、文化广场等,对各类隐患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将矛盾化解在小组内。
三、重整合强协作,多元联动。石道河镇党委成立镇矛调中心,形成力量整合、资源融合、信息汇合、执法联合的“一站式”便民解纷服务体系。小组长日常排查发现组内纠纷后,第一时间了解纠纷起因。如是家长里短的一般性矛盾纠纷,通过倾听、劝解、安抚等方法,及时将邻里间小矛盾小纠纷化解在互助组内;如是涉及户数较多的争吵、噪音、蓄养牲畜等复杂矛盾,组长即刻上报,由网格长(员)组织相关当事人进行调解,及时将邻里纠纷化解在网格内;如是宅基地边界、土地山林、民间借贷、经济合同等疑难纠纷,及时联系网格长和下沉的政法干警、法律顾问等相关人员,快速介入、协调解决,同时通过手机小程序将矛盾上报至镇矛调中心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系统,镇矛调中心针对纠纷类型分流、转交、督办及反馈,形成闭环管理。
四、重“法治”强“宣传”,实施精准普法营造氛围。镇党委大力实施法治文化阵地提升工程,助力精准普法,不断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在传统普法宣传的基础上,全镇建立4个互助组之家,定期由网格法官、网格法律顾问或网格辅警等下沉力量,在互助组之家,组织互助组组长、组内成员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对邻里纠纷案例开展讨论分析,促进村民知法、懂法、守法。这种用身边人、身边事的接地气的普法方式,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法治氛围。互助组之家成立以来,组织邻里纠纷案例讨论分析7次,受众村民500余人,达到了较好的普法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