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越秀路街港云里社区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是中心城区内典型的老旧小区,楼栋分布“散”、社区规模“小”、人口密度“高”、房产权属“杂”、人居环境“乱”、公共配套“旧”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十分突出。社区紧盯“门内家庭纠纷发现难、院内邻里纠纷沟通难、楼内公共纠纷共识难”特点,坚持党建引领,动员广大群众,运用法治思维,优服务解难题,促改革强供给,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
一、聚焦“门内”,破解家庭纠纷发现难。实施“蔷薇工程”,建强社区、网格、楼栋三级党组织体系,在10个基础网格下细分67个微网格,通过派出所社区警务与网格深度融合排查各类矛盾纠纷。以“民生板凳”为抓手,做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通过“聊闲篇、话家常”真实掌握“门内”情况,畅通信息流转机制,及时为群众排忧解纷、助困化难。了解关系紧张家庭等情况、加以疏导,三年来婚姻家庭类诉讼案件减少26%,切实维护了家庭和谐。
二、聚焦“楼内”,破解邻里纠纷沟通难。一是突出“司法能动”。做强社区法律工作室,组织公检法、律师、公证“三官一律一员”下沉社区,用法治方式为群众解纷“把脉问诊”,满足群众多元化、专业化、个性化需求。二是强化“德法共治”。打造“张大姐”品牌调解室,发挥人民调解“软治理、解心结”优势,明法理、规良俗、化矛盾,实现“事心双解”。三是倡导“居民自治”。以“红色聚力”活动为载体推动社区“大党委”共建,建立“五老”人员社区调解队,用“民纷民解”方式拉进邻里距离。三年来社区矛盾纠纷警情下降32%,实现社区邻里守望和谐共治。
三、聚焦“院内”,破解公共纠纷共识难。一是用好“红色议事厅”。创新参与式协商新模式,建立由党组织、物业、居民代表等构成的“红色议事厅”,邀请居民“谈意见”,便利贴“征意见”,线上线下“填意见”,通过齐协商、促共识、解难题,圆满解决困扰群众多年的小区停车难、飞线乱等难题。二是用实“三级吹哨报到”。为有效解决社区治理中“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问题,建立“民吹居、居吹街、街吹区”三级吹哨报道机制,把“启动哨”放到居民手里,公示社区常规哨、紧急哨、重点哨问题清单,让“验收单”握在居民手中,将“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累计解决群众关注问题124件。三是用活“港云心语”。建立“港云心语”自下而上评价新模式,通过开展“我说您听—您说我想—我做您看”活动,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3000余人次参评,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和民意直通车平台群众反映问题下降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