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村民范青山为警务室送上亲手写的对联。吉煜焜 摄
“滋啦”一声,78岁的薛大娘将包好的油糕下了锅,不一会儿,香喷喷、金灿灿的油糕就堆成了小山;邻居卫大姐精心捏制的面塑兔子冒着热气从笼屉里蹦跳了出来;宽敞整洁的街巷上挂满了红彤彤的灯笼……
一幅幅平安祥和的新春图景,透过村级事务智慧管理平台里的“村友圈”浮现在眼前,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1月19日,农历腊月二十八。记者来到山西省河津市樊村镇西磑村,感受这里浓浓的“年味”,探访当地将基层社会治理和社区警务工作融合,推动平安乡村、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
距离西磑村7公里的河津市公安局樊村派出所也到了“忙年”的时候。
“除夕快到了,各驻村民警辅警要发挥好社区警务团队的作用,把农村疫情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返乡农民服务、烟花爆竹燃放、电信网络诈骗和盗抢骗及黄赌毒宣传防范等工作抓紧抓实,守护群众平安过大年。”所长阮继红在晨会上反复强调。
驻西磑村民警李小鹏在社区民警工作日志本上认真记录,并在西磑村警务团队群里通知驻村辅警、网格员和平安志愿者迅速在警务室碰头。
“第三片区的老解昨天晚上咋样?”“第四片区那两家邻里纠纷年前再回访一下。”“村里几百名大车司机回乡,咱们这两天抓紧再把信息汇总一下,给大家建个微信群,方便服务管理。”开完所里的晨会,李小鹏匆匆赶到村里,开始一天的工作。
“我们将基层社会治理和社区警务工作相结合,在农村地区打造‘1+1+N’社区警务团队,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李小鹏告诉记者,“我们运城市每个村都有一名驻村或包村民警、一名驻村辅警以及多名网格员和平安志愿者。”
西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薛民是“总网格长”,他指着警务室大屏上用各种颜色标注的网格化管理示意图告诉记者,他们把全村划分为4个片区和24个微网格,每个片区都设有一名党小组组长、一名网格片长,每个微网格都有一名“巷长”。
“安全员、信息员、调解员、宣传员、服务员、巡逻员!”说起网格员的职责,一旁的村委会副主任、第四片区党小组组长张朋珍笑着说,全市推行“警网融合”一年多来,网格员的工作任务更清、目标更明,民警成为了社区工作坚强的“后盾”。
“网格员使我们的工作‘触角’更加灵敏,有效解决了社区警务警力不足的问题。”所长阮继红告诉记者,因为日常巡逻防范到位、矛盾摸排化解到位、服务保障跟进到位,加上多年来把法治、自治、德治相结合,强化文明乡风建设,村里已经连续5年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前不久,村民范大叔和邻居因琐事产生矛盾,网格员发现后第一时间报告驻村民警,随后在民警的主持下,很快就化解了矛盾。“感谢你们,要不我们过年也过不好!放心吧,不会再闹了!”范大叔拉着上门回访的李小鹏说。
“平日‘吆喝’勤点、走动多点、事情肯定会少点。”驻村一年多来,李小鹏在和乡亲们的相处中感受很多、信心很足,“在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擦亮乡村振兴平安底色!”
“好着哩,安全感满满,幸福感爆棚!”“宜居宜业、人和村美!”……看到记者的镜头,大家纷纷围拢上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道。
“李警官,大家伙专门为警务室编写了一副对联,您快来看!”中午时分,村民范青山来到警务室,为刚刚巡逻回来的民警送上乡亲们的祝福。
“上联:亮警徽整警容严警纪明警责民警崇廉千道美,下联:探民情知民意解民忧暖民心警民携手四方安!”记者逐字朗声读道。
在大家的叫好声中,老范悄悄从身后拿出了横批——在场的民警、辅警、网格员、村干部和乡亲们齐声读道:“警民一家亲!”
掌声欢笑声久久回荡……
采访结束时,记者看到,村里的篮球场上,篮球队队员正在加紧训练,备战即将举办的乡村篮球联赛;几名锣鼓队队员正在为“社火”做最后的合练;村子东西两头的停车场上,不时有回乡过年的村民驾车驶入,下车后赶忙与多时不见的乡亲互致问候……大人在“忙年”,小孩则成群结队在村民广场上嬉戏玩耍……年,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