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民警来到困难群众家中走访。史锴 摄
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鄞州分局东吴派出所社区民警徐根明最近一直有事搁在心里。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兴仁两地是宁波市公安局积极响应公安部党委决策部署的定点帮扶地区。那么在宁的贵州籍外来务工人员就是我们重点关注和帮扶的对象!”徐根明亮着嗓子对记者说。
原来,让徐根明放心不下的,是居住在宁波市鄞州区生姜村、平塘村的30余名来自黔西南州的打工者,特别是一名叫朱成飞的困难群众。
1月7日上午,跟着社区民警徐根明、周易的脚步,记者来到了朱成飞的家。
今年54岁的朱成飞是贵州普安人,多年前就随丈夫来到宁波鄞州打工居住。前几年,她不幸身患癌症,连续做了几次大手术,丧失了劳动能力,身体虚弱。一家人就靠丈夫在当地五金厂打工的3000元月收入维持生活。
十来平米的出租房内,弥漫着药物和潮霉混合的异味,但女主人爽朗的笑声,让这个小屋温暖如春。“你们一次次帮我解决困难,一次次送来生活用品,我真的都不知道说什么了,谢谢民警、谢谢宁波!”接过周易、徐根明自掏腰包买来的大米、食用油等年货,朱成飞把家里较新的两条蓝色塑料凳搬出来,忙不迭地招呼民警坐下,又握着手紧紧不愿松开。
“朱大姐虽然身患重病、生活有诸多困难,但从来不会愁眉苦脸,一直是这么乐观坚强,这也是她让我们特别感动的地方,我们觉得这样的结对帮困特别有意义。”徐根明告诉记者。
在拉家常过程中,徐根明跟朱成飞介绍了宁波市公安局最新推出的“爱心超市”微信小程序。这款小程序上线了宁波市总工会征集到的一批社会捐赠物资和宁波公安民警辅警闲置的小家电等生活用品。像朱成飞这样的困难群众,符合一定条件就能在线“自助点单”。
据介绍,去年,宁波市公安局在持续助力帮扶黔西南州基础上,针对黔西南州在宁务工的“候鸟”群体,推出了排摸建档、结对助困等6项纾困举措。各个分局都建立了专门的服务小分队。多次上门走访的民警把朱成飞一家拉入“甬黔警相连”微信群,每周电话联系不断,每半个月就要走访到家一次。朱成飞一家有什么突发情况,直接在群里喊一声就有人响应。就在不久前,民警还帮助她对接当地卫生院开通绿色就医通道……
“每到逢年过节就特别惦记朱大姐一家的情况,有时候连出警路过她家门口,也要进去打个招呼,要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徐根明说。
东吴派出所所长邱行军告诉记者,在辖区,这些黔西南州务工老乡共有748名。为织密基层服务网,派出所积极开展务工人员底数排摸,逐人逐户做好登记建档,为后续精准帮扶打好基础。
此外,宁波市公安局制定了“精准施策解民困,盘活帮扶一盘棋”政策,为务工人员做好定向就业帮扶。
宁波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张建国透露:“去年,我们联系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安荣誉会员单位及属地辖区企业,定向推出优质用工岗位140余个,通过点对点联系、微信群推送等形式发布招工信息,共介绍32名务工人员顺利入职,帮助落实就业需求。”
时间过得飞快,民警要赶往下一个结对助困点。朱成飞赶忙拿出一包腊肉塞到民警手里,“这是老家亲戚邮来的,带回所里尝尝吧!”见盛情难却,徐根明从口袋里掏出300块钱,悄悄放在了朱家小餐桌的角落里。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望着朱大姐的笑脸,记者心里突然涌出这么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