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崯,1994年2月出生,入党积极分子,2017年参加公安工作,2019年投入到反诈事业。
台前:同事朋友们眼中的“网红”
94年的周崯是一个略显青涩的小伙子,平时人也很内向,话不多,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微笑,看起来非常的阳光,事实上他也是充分地利用了自己温暖的笑容,来更好地向人民群众宣传反诈相关的知识。
作为新昌县反诈中心的形象代言人,周崯和同事经常开展一下线上的宣传,毕竟,网络是现代人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宣传力度更大更广,自工作以来,周崯已参与了反诈宣传直播10余场,拍摄反诈宣传视频30余部,主持反诈相关活动6次,受众群体高达30余万人。他克服了不擅长交流的难处,从一开始面对镜头的略显笨拙和紧张,到现在的侃侃而谈,背后是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去研究各地的预防电诈的知识和案例,心里有内容,拍摄的时候才会更有底气。
随着短视频和直播越来越火,周崯在当地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同事们都亲切地调笑他为“新昌小网红”。后来再去做宣传的时候,就会有老百姓认出他来:“诶,这个不是反诈的周警官吗,我认识你,我看过你的反诈宣传视频,我现在这块了解的可多了,肯定不会被骗了”。周崯也会笑着和对方讲:“那可糟了,要是没有人被骗,我可要下岗咯,当然,我也希望让我这个反诈民警下岗的时间,来的越早越好”。
除了线上的宣传之外,周崯和同事们还经常深入到学校、社区、电影院、夜市、网红打卡点等人多的地方去,通过面对面的宣传,让人民群众更好的记住反诈知识,也能现场为老百姓们答疑解惑。
“线上宣传多,只不过是看的人多罢了,可能大部分人看过就忘了,只有通过线下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才能让老百姓们对我产生信任感,从而更愿意去倾听我讲一些反诈知识”。
在周崯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新昌的电诈发案量也在逐年下降,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和了解反诈,新昌也成为了老百姓口中的“具有安全感的城市”。
幕后:领导同事眼中的“好帮手”
电诈案件的预防是放在台前一面,电诈案件的研判就是幕后的那一面。周崯虽然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但是为了更好地研判电诈案件,也开始主动地去学习一些计算机、网络方面有关的知识。
“行至极处,见芳华”。
对于电诈案件,周崯也是尽力的研判至最深处,因为他相信,只要线索没有穷尽一切所能查的手段,那还是会有希望,没准掌握的最不起眼的,最没有价值的一条线索,就是诈骗分子最后的藏身之处。每天晚上的办公室,都能看见周崯在座位上工作的身影。有人会问他,为什么天天在办公室加班的,他也会笑着说“我还没结婚,下了班也没啥地方可去,还不如来单位加加班,说不定就把案子破了呢。”就是在这几年高强度的工作下,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已经从腰肌劳损演化成为了腰椎间盘突出,现在不得不每天用着药膏才能缓解。
到目前为止,周崯已研判新昌电诈案件2000余起,上报涉案嫌疑人3000余名,研判抓获逃犯50余名,为人民追赃挽损2000多万。他,就是领导眼中不可或缺的“好帮手。”因为工作较为出色,获得过一次三等功,一次县级十佳青年民警,一次市级嘉奖,一次政府反诈工作表彰等荣誉。
文能宣传预警暖人心,武能研判打击慑雷霆,从警六年,周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身体力行践行着“忠诚奉献”从警誓言,用努力和汗水,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双面”反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