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了34年物理的竹老师,“改行”做起了反诈宣传,这跨度大到连他本人都惊讶。
竹老师,叫竹兴林,现在是嵊州市反诈中心反诈的“TFBOYS”的当家老生。
这个“老男孩天团”中,竹兴林年纪最大,56岁,其他三个“老男孩”是从经贸局、税务局、民政局调来的,他们都比竹兴林小,都是30岁出头。
现在,竹兴林日常主要负责反诈宣传和文案组织。
去年7月,嵊州市反诈中心成立,当年8月底,做了34年物理老师的竹兴林作为教体局代表,入驻反诈联席办。
反诈宣传,会比物理实验更有意思吗?
三个女人的故事
竹兴林接触的第一个案件,是“三个女人”的故事。
“三个女人”,是说这一家子只有女性,包括在上初二的女孩、做个体户的女孩妈妈、还在超市打工的女孩外婆。
骗子解锁了女孩QQ,以此跟她妈妈联系,说清华大学教授来培训需要学费,条件很好的。女孩妈妈想着孩子在学校没手机,也不去核实,就按要求转了4.8万元过去。
“我以为女孩妈妈是有钱的,其实很穷。”竹兴林说,女孩妈妈报案时在他面前大哭,她希望不要告诉她老娘,因为老娘身体不好。
这事对竹兴林触动很大。为什么这么说呢?
对做了半辈子的“理工男”、教了34年书的竹兴林说,因为一直呆在象牙塔里,他的心理年龄其实还跟学生一样。
对社会百态,他没有深刻的认识。
到了反诈中心后,他才算真正进入了百态人间。
他发现,嵊州本地所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网络贷款诈骗是第一多的,另外网络投资理财、购物消费、退款诈骗也非常多。
还有一种是冒充身份类的诈骗,他觉得更可恨,因为欺骗人内心最宝贵的东西——感情。
骗局中,骗子先竖起受害者所青睐的“优质男形象”,博得受害者的好感,接着以“恋爱”“交友”为噱头,在受害者逐渐放松警惕时,他们开始忽悠受害者进行“投资”“赌博”等,最后导致受害者血本无归。
“他们管受害人叫‘猪’,把交友工具叫‘猪槽’,把聊天剧本叫‘猪饲料’,把恋爱叫‘养猪’,把诈骗叫‘杀猪’……”,光听听这些骗子的词语,就觉得刺眼刺耳,令人气愤。
“电信网络防诈骗宣传还是很重要的。”他说。
每次看到被骗家庭都会心疼
竹兴林分析,被骗去的很多人,家里并不富裕的,有的人被骗走的钱还是借来的。
他说,自己也是从底层爬起来的,对于被骗家庭,每次看到,都心疼。
说起自己当年职业选择,他也讲得很实诚。“我们这一代人啊,考大学都是为了不做农民,做农民很辛苦,饭都没得吃。考上大学就好了,就有工作了。”
“老爸喊我去种菜,要挑粪便,我个子比较矮小,桶和我身高差不多,翻到了,全身都是粪便了。我下定决心去复习班,考大学去了。”
1985年7月, 竹兴林毕业于绍兴师专物理专业,同年8月开始任教。一做就是35年。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55岁时,他从副校长岗位上转到督学岗位,很快调到了反诈中心。
“之前在督查过程中,下面宣传者也还不太理解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他想“静下心来做点事情”。
一开始,反诈中心是什么他都不知道,通过看案例、笔录等,才对电信网络诈骗有了基本认识。
努力叫醒装睡的人
竹兴林干了反诈宣传后,见得多了,为此流过眼泪,更有哭笑不得的时候。
有一天,一位派出所副所长电话打给竹兴林,说一个50多岁的女人,被“杀猪盘”诈骗。
“两人在微信上聊得很好,对方一直夸她,把中国女人的优点都夸出来了,把她夸得很开心”,骗子冒充军人,说有黄金、美元等给女人寄过来,但过海关要先交邮寄费,差不多要转好几十万元过去。当女人打了20万元过去后,对方说还不够,“是她朋友陪她来派出所了解情况,因为她自己的钱转光了,到朋友那借钱……”
竹兴林劝了她三四个小时工作,让她不要转钱,可最后,“她都跪在我面前了,哭着求我不要阻止她发财。她说有了那些美金,可以去买别墅了……她钻进去了……唉!”
“装睡的人是无论如何都叫不醒的”,竹兴林感慨地说,“70%的被骗者都清楚电信网络诈骗这个东西,但他们还是会被骗。”
这反映了反诈路上的艰辛。
“以前我以为高中老师最辛苦,但是我进来发现,还是刑警队员更辛苦,心累!”竹兴林说,有些人根本不相信你,只有等到被骗以后才清醒。
前不久,有人为了贷款两万元,被骗了88万元。这属于贷款诈骗,“这类预警发了很多,还是有人受骗,贷款要交什么费什么费,到没有钱了,才来报警。”
竹兴林说,从今年1月到8月份,本地接到网络平台、炒股微信群、专家代炒股、数字货币等方面的报案,加起来有2600多万元,“还有许多人是不报案的。”
用物理方法来做宣传
反诈是个迫在眉睫的工作。
“以案到点”,宣传的过程中,竹兴林会用物理教学里的演示实验法,通过具体形象的案例,方便大家一步步加深理解。”
“我是物理老师,我喜欢用事实说话,用案例来说明问题。”竹兴林说他现在做讲座时,就是举各种案例去做说明。
他已给五个乡镇网格员会议、三个学校教职工及中铁十八局、浙商证券义务反诈讲座。在下基层的时候,则是通过现场观众提问方式,从中找到难点和重点,回去后再在宣传方向和内容上做调整。
在对乡镇街道反诈宣传工作的督导中,他负责指导完善反诈宣传网格化建设,并建立台账,把好的做法和宣传工作的亮点在群里进行推广。
到目前为止,他起草了五十四期“嵊州市反诈中心警情通报”,发布在五个反诈联络群,再由群成员分发到村、社区、企业,争取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看到,都有所警醒。
今年4月份,嵊州市反诈中心工作日推出“每日说案”,竹兴林已经起草了109 期,在反诈网格化群中进行反诈宣传,这些案例提升了市民反电信网络诈骗能力。
我问他,现在做的这份工作有成就感吗?
他很实诚地说:“我们这样大力气宣传,还是有很多受骗的人,我没有成就感,还得更努力。”
最近一个星期,嵊州市共受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5起,损失总金额268万余元;再上个星期,受理案件32起,损失金额65万余元……
这不仅仅是数字。
竹兴林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为什么一再有人上当?骗子到底是怎么捕猎的?他希望通过他的方法和努力,能让人少受骗、不受骗。
这一点,目前在他朋友圈已经实现了,“我认识的人没有受骗的,因为我朋友圈经常会分享案例。这点我很欣慰。”
希望竹老师的愿望早日实现,这也是所有反诈人的共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