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港湾
也是方向
是精神的传承
更是信念的延续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他们中有的人说
跟师傅在一起的时间比家人都多
有人觉得师傅特别让人服气
有人觉得师傅对自己太严厉
让我们听听
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
前门大街派出所的师徒故事
看看有没有你的记忆
我,见习民警,报到第一天就接到警情
95后新警张兆锋,2023年7月来到前门大街派出所。来所里报到的第一天晚上,就接到了一位外地游客报警求助,称自己孩子走丢了。张兆锋核对完孩子信息,在网格群发布消息后,便立即在辖区寻找,不一会看到一个符合报警特征的小男孩独自坐在路边,经过核实正是走丢的孩子。
“跟警察叔叔去找妈妈好吗?”张兆锋一边安抚孩子情绪一边向所里汇报,最后小男孩顺利回到妈妈身边。这是张兆锋入警以来接到的第一个警情。
当问起他为什么想当警察,“就是想做有意义的事”。
入警后,张兆锋每天都会跟着师傅上岗,巡逻查控、打击办案、参与网格管理,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跟群众打交道,慢慢地自己也摸出了些门道。
“要用心、暖心、关心,得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方式,主动争取他们的工作支持。”在他看来,保持热情热心,是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前提基础。
山东小伙魏志浩,也是一名新警,从小喜欢警察、军人,毕业后留在北京如愿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成为所里的新鲜血液。在师傅眼里,魏志浩不仅高学历,也勤奋好学。
民警魏志浩服务游客。
11月3日晚十点半,魏志浩在巡逻途中接到外国游客求助,想打车去酒店,但无法与司机用中文沟通。魏志浩用流利地英语与游客进行交流,再跟司机交代好目的地和支付方式,叮嘱司机到地方联系自己,“后来得知游客顺利到达酒店,才放下心”。魏志浩告诉记者。
在跟着师傅上岗的日子里,魏志浩发现跟群众打好交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与人沟通需要高情商,懂得语言艺术,注重细节观察,保持思维敏捷;一方面,有时面对群众的不理解,更要擅于运用法言法语保证自身行为规范、执法公正。
“想要做好这些,还得自己下点狠功夫。既要参加一些培训学习,也要在实践中多充电多学习,提高自己的执法能力和水平。”魏志浩说。
我是新警魏志浩的师傅
“师傅说做笔录要做稳、做快、做细。”2016年入警的李思宸现在是所里的青年骨干,回想起师傅对自己的教导,“我俩这个组合基本上是所里办案最快的,这是我和师傅7年间慢慢形成的默契。”
2017年的一天,所里接到报警求助,称有人偷手机。接警后李思宸前往现场处置。但办案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哪些细节?李思宸有点摸不准,生怕漏下。正巧那天师傅不在身边,李思宸只能通过电话抓紧跟师傅沟通后,便很快顺利完成了案件的办理,这是他自己经手的第一个刑事案件。
民警李思宸(中)、张兆锋(左)走访商户。
日复一日的实战、年复一年的考验,李思宸如今也成为了新警魏志浩的师傅,“平时我会要求新警多出现场,多翻卷宗,学会办案”。李思宸希望徒弟能够多一点细心、多一些勤奋,从容应对各种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我是他们的师傅
前门大街派出所每位民警都是游客的“导航仪”。
“刚站到点位,很快会被游客围住。”苗雨刚来所里不熟悉周边的路线,自己一下岗就去周边转,尤其是游客常问的地点。熟悉路线、公交站、景点位置,慢慢烂熟于心,成为名副其实的“活地图”。
2011年入警的他受父亲影响,也成为了一名警察,经过多年的积累和磨炼,现在是别人师傅的师傅。
“年轻人有优势,用起新型警务装备,上手快,而且能力强、好学、有朝气。”从警40年的老民警郑仿栓,是所里的老人儿,明年即将退休。他的徒弟大多也成为了别人的师傅。
郑仿栓常常提醒新警,辖区游客多、人流量大,“处理事,客气点、严谨点,要‘有理有面儿’”。
一代又一代民警接力
守护着前门大街的平安
现今前门大街派出所青年民警占6成
是一支充满朝气活力的队伍
这里的警民鱼水故事
未完待续……
总策划:孙福会
执行策划:张耀宇 王丽雪
融媒体报道组记者:石杨 邬春阳 张建鑫 黄亦程 张安玉
唐燕(实习生) 金棪松(实习生) 洪岗岗(实习生) 吕品璋 唐娜 赵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