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钟鼓楼
北京鼓楼、钟楼,又称“北京钟鼓楼”,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钟楼湾临字9号,曾是元、明、清三代都城的报时中心,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民国十三年(1924年)报时功能废止。
北京鼓楼、钟楼是北京中轴线的组成部分,包含北京鼓楼、北京钟楼两幢古建筑。钟楼为灰色砖石建筑,共有二层,通高47.9米,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重檐、歇山顶、上覆黑琉璃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全砖石结构的古代建筑,内遗存有八角形木框钟架和铜钟等文物。鼓楼呈大红色,共有二层,通高46.7米,三重檐,歇山顶,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建筑,内遗存有25面大更鼓。
1996年11月20日,北京鼓楼、钟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 建制
元至元九年(1272年),在元大都的中心修建了南北纵置的北京鼓楼、钟楼。鼓楼初名“齐政楼”,取“金、木、水、火、土、日、月”七政之意。
明 重建
北京鼓楼、钟楼兴建不久就被挞毁,重建之后又毁于火。
明永乐帝迁都北京(1420年),重建了北京鼓楼、钟楼。在这之后,北京鼓楼、钟楼又相继被火焚毀。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鼓楼因遭雷击重修。
清 钦定
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因火而毀的钟楼,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建成。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为了防火,采取了全砖石无梁拱券式结构。鼓楼在清嘉庆五年(1800年)和清光绪二十年(1894)进行过修缮。
民国 改造
1925年,鼓楼辟为“京兆通俗教育馆”,清除瓦面杂草、平整地面,并将钟楼、鼓楼一层券洞添建门窗及半圆形门罩,修补墙面并粉刷内外墙壁,鼓楼楼梯增建铁制登楼扶手,并添建院墙。钟楼成为“京兆通俗教育馆”的附属电影院。
1941年左右,北京鼓楼、钟楼也曾进行过一定规模的修缮。
中华人民共和国 保护传承
1957年,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公布北京鼓楼、钟楼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鼓楼大修,屋面挑顶,大木结构归安,平坐台廊、地面拆除新做。
1986年,钟楼大修,屋面挑顶、归安;屋内一、二层墙面外墙剔补,门扇替换。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北京鼓楼、钟楼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按照中轴线申遗工作计划,对北京鼓楼、钟楼进行了修缮,并改造提升了鼓楼展陈。
总策划:孙福会
监制:刘学刚
执行策划:张耀宇 王丽雪
融媒体报道组记者:张耀宇 徐立民 谢俊思 刘丹 张铮 郭垚 张庆扬 董蕾阳 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