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下午,张锐(前排右一)和刘宝林在山东营子村召开庭院会。
“最近天比较旱,大家伙儿的地里能浇上水吗?”所长张锐的话直奔村民最关心的庄稼地里的事儿,大家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张锐是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公安局梧桐花派出所所长。8月15日14时许,他趁着村民不下地的时间组织辖区山东营子村的村民召开了一场庭院会,开展安全宣传、听取社情民意。
干净宽敞的庭院中,菜园里蔬菜长势正好,大白鹅悠闲地散步,十几名村民和民警辅警围坐在阴凉地下,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刘警办事公道,大家都‘给面儿’!”村里的治保主任曹云富话音刚落,村民们纷纷赞同。“昨天多亏刘警,我们两家因为浇地发生的矛盾及时解决。”村民李树深说。
大家口中的“刘警”是山东营子村驻村辅警刘保林。干了30多年的辅警,刘保林是群众口中“会办事儿的警”。说起自己的工作,刘保林说:“只要你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就对你好,信你、服你。”
说话间,一名老汉突然站了起来,上前握住张锐的手,用手比划着什么。原来,这位曹老汉和妻子都是听障人士。之前,曹老汉和亲兄弟家因家庭琐事发生纠纷,加之沟通方面存在障碍,矛盾越来越深。派出所得知情况后,迅速启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在多方协作下,两兄弟家化干戈为玉帛。感念张所长和派出所民警辅警的帮助关心,虽然听不见也说不出,但曹老汉每次见到民警辅警们总是激动地拉住他们的手“寒暄寒暄”。
说起矛盾纠纷化解,张锐自豪地说:“这方面,我们可是有一套嘞!目前,我们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全部化解,没有发生有影响的案事件。”
梧桐花派出所是由原来三个派出所合并而成,辖区面积大、矛盾多、治安管理难度大。近年来,该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总结出了“7+6”“5+3”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法。其中,“7+6”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法,“7”指通过驻村辅警走访排查、群众来访、110派警等7种渠道搜集获取矛盾纠纷线索。“6”指通过全所民警辅警研判会、治保主任例会等6场会议促进联动。同时,针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派出所按照风险等级分为红、黄、蓝三个级别,分别由所长、责任区警长、驻村辅警牵动化解、分类处置、跟踪监督。
在梧桐花派出所综合调解室的墙上,记者看到了一幅梧桐花镇的地图,地图上有三种不同颜色标注的板块。张锐解释道,这就是“5+3”,即“五联三情”矛盾纠纷化解模式。其中“五联”是联合司法、林草、自然资源、市场监管四个站所联动协调,“三情”是亲情式、友情式、乡情式调解模式。
经过民警一番讲解,记者终于明白原来墙上地图标注的不同颜色板块,分别是派出所根据辖区村居特点对适用的矛盾纠纷调解模式进行分类。以橙色板块为例,是亲情式调解模式适用区,派出所针对辖区有同宗家族聚居特点的12个行政村,把家族中威望较高的人请来当调解员,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说起乡情式调解,张锐对记者说:“走!我带你去见一位百事通,镇上的大事小情他都知道,只要他出面,大家高低给面儿。”
跟随张锐,记者来到梧桐花镇居委会,见到了梧桐花镇区社区党支部书记陶立民。正巧,一起邻里纠纷的当事人在。前几天,李某与吴某因为界墙发生矛盾,闹到派出所里,派出所请来陶立民调解。几番说和下,双方握手言和,当天他们正是来表示感谢的。
目前,梧桐花派出所有亲情式调解员92名、友情式调解员78名、乡情式调解员36名。他们穿梭在各个村组,哪有矛盾纠纷哪就有他们的身影,成为梧桐“枫”警的重要力量。
梧桐花派出所是一个典型的农村派出所,案件较少,多是家长里短的事儿。“调解好这些事,老百姓的心就顺了,治安也就好了。所以,看起来是小事儿,但是顶大的事儿。”张锐说。
听当地人说,梧桐花镇名字似乎与梧桐花没有关系。但在这片土地上,梧桐“枫”警,让幸福之花开在村落庭院,开在百姓的脸上、心里。
(执笔:记者付静、石杨、谢俊思、唐建权、张佳良 摄影:记者陈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