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在辅警李晓龙的调解下,下山营子村村民张树青和许秀兰握手言和。
“太好了!张大爷刚给我打电话说,他家羊圈的水槽看不见蜜蜂了,我得趁热打铁再做做工作,让他和孙富家握手言和。这事儿就算翻篇儿了。”驻村辅警李晓龙肩背写有“拎出去的是社区警务,拎回来的是社情民意”的警务包,边说边戴头盔,一条腿已经跨上了摩托车。
8月15日11时30分,梧桐花镇,火伞高张。抬头望,云彩如绢丝慢慢飘移。从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公安局梧桐花派出所双岭村警务室前往下山营子村的道路两边,满眼青绿,谷穗随风荡漾,玉米株亭亭玉立。
不到十分钟,李晓龙将车停在了一户人家的门口。主人家的小狗绕着李晓龙不停地摇尾,大白鹅伸长脖子叫,主人张树青闻声迎来。
“咱们这办法真好使,你快看是不是没有蜂子了。”张树青拉着李晓龙的手就往羊圈走。羊群传来咩咩的叫声,几只羊羔正在跪乳。
“偶尔来两只蜂子很正常,不会影响羊喝水了。我等羊喝饱水就盖上水槽,防止蜂子再过来。你放心吧!”张树青对李晓龙说。
这“蜂羊争水”的故事,要追溯到8月13日。
当天晌午,李晓龙接到张树青的电话:“你赶紧来看看吧!这孙富家的蜜蜂要授粉,我家的羊要渴死了!”
“这蜜蜂和羊咋就扯上关系了?”李晓龙回忆,“到了大爷家才知道,养蜂30多年的孙富是张树青的表亲,最近村民梅术丛正让孙富养殖的蜜蜂帮忙给向日葵授粉,蜜蜂挪了窝,头蜂就带着蜂群四处采水,偏偏找到了张大爷家羊圈的水槽。蜜蜂一来,羊不敢喝水了。”
“晓龙接到电话,‘蹬蹬’(方言:极快)就来了,在我和孙富家来回跑了好几趟。最后我们商量了给水槽盖盖子的办法,真管用。”张树青说。
“大爷,您白天勤观察,晚上我下班了帮您去打水。”李晓龙紧着说,“您要不和我去趟孙富家,咱们把这事说开?”
“走!”张树青和李晓龙向孙富家走去。短短五十米,李晓龙还不忘嘱咐:“我还得叮嘱一句,现在诈骗手段花样多,不认识的人打来的电话、发来的信息,只要涉及转账、付款,不要回复、不要接听,有疑问先打电话问我。”张树青不住地点着头。
到了孙富家,院子一旁的蜂箱整齐摆放,蜜蜂嗡嗡起舞。张树青站在门口便喊起孙富。
“来了来了!”孙富的媳妇许秀兰闻声赶来,“大舅哥来了!晓龙也来了啊!当家的还没回来。”
“大妈,张大爷理解您!咱也抓紧授粉,之后把蜂箱早点挪走。”李晓龙说。
“晓龙和我说不能抓理不放,咱们是老邻居又是近亲,没必要因为几只蜂子弄得不愉快,伤了和气。”张树青说。
“你家水不够,来我家抬,管够。”面对近期干旱少雨,腼腆的许秀兰说。
“你俩能不能当着我的面握个手,这事儿就算过去了?”李晓龙说着拉起了两位老人的手。
“我们没纠纷,生活就乐呵,晓龙的工作也能轻松些。”张树青握住了许秀兰的手,三个人笑了起来。
一场“蜂羊争水”的纠纷化解了。
“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我马上就到家了……”李晓龙骑上摩托车回警务室的路上,哼起了歌。
李晓龙笑着对记者说:“生于斯长于斯,我作为农民的孩子,更应为他们服好务。”
回到警务室,李晓龙一边翻着手机,一边将一大杯水灌下肚。“村里有孤寡老人急需用药!”拿上头盔,李晓龙再次启动了摩托车。
“这孩子真是脚不沾地啊!”双岭村村支书聂艳静说,“有他们在村里,治安状况越来越好,矛盾纠纷越来越少,讲理懂法的人越来越多,晓龙他们真的做到了有求必应、有问必答。”
驻双岭村第一书记李德智接过话:“自从翁牛特旗全力推行‘一村一辅警’以来,村委会的工作如虎添翼,很多以前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有了他们都迎刃而解。面对老百姓的急迫需求,他们都能用微笑和真心去服务。”
“好民警爱岗敬业,为百姓奋不顾身”“热情为人民服务,真诚为群众解忧”……警务室里悬挂的一面面锦旗,彰显着浓浓的警民鱼水情深。
“是肯定,更是激励。”梧桐花派出所教导员罗广生说,“我们会不断摸索、创新方式方法,为群众排忧解难,不辜负群众对我们的期望。”
(执笔:记者石杨、付静、谢俊思、唐建权、张佳良 摄影:记者陈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