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阿凡提雕塑前“打卡”,可品尝奶茶、石榴汁,可供挑选购买的维吾尔手鼓、民族小花帽、艾德莱斯绸等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进入暑期旅游高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大巴扎景区(巴扎是维吾尔语,意为集市)游人如织,平均每日客流量达12万人次。
“拜克热,生意如何?”7月29日10时,正在巡逻的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天山区分局南关派出所国际大巴扎中心便民警务站站长张振海走进一家英吉沙手工小刀店,向店长拜克热·阿布来提了解情况。
他的店铺内,新疆特色产品非常多。店铺从当初的6平方米发展扩大到如今的100余平方米,在乌鲁木齐从商20余年的拜克热·阿布来提,十分感谢现在平安稳定的营商环境,“张警官经常来我们店里普及反电诈等安防知识,还帮助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在大巴扎景区逛一圈,美食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为让游客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国际大巴扎中心便民警务站民警经常开展巡查,排查涉旅矛盾纠纷,并定期召集商户研判安全隐患问题,及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
7月28日,民警在大巴扎景区巡逻。张建鑫 摄
“我父亲突然肚子痛,可以借用一下洗手间吗”“我们想为老人借一辆轮椅”……记者来到国际大巴扎中心便民警务站不过2分钟,就有2名群众前来求助,值班民警总会热情服务群众。
“我们设置了‘多合一’服务窗口,为辖区群众和广大游客提供业务咨询、办证服务和便民服务,民警还会根据游客需要做好美食推荐、线路引导和住宿咨询等增值服务,以便游客安全舒心出行。”张振海表示。
7月28日,民警帮助游客寻找和家人的会合点。张建鑫 摄
在视频监控室,大巴扎社区干部优丽吐孜·哈木拉提正在参加视频调度值班,“警务站接到下水道堵塞、水管破裂等非警务警情,我们及时对接处理,节约警力资源”。
大巴扎景区24小时“不打烊”,藏蓝力量全天护航旅游环境,游客在此安心舒心畅游。
“有人吵架,请来一下。”7月29日22时20分,警务站接到群众报警。仅用19秒,处警人员便到达现场,将纠纷双方带至警务站。原来,吵架双方是一对来旅游的夫妻。“出来玩要开开心心的,别置气。”在民警耐心调解下,夫妻俩很快和好。
“我们联合特警、保安等力量构建街面巡防网格,打造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实现辖区网格快速反应处置目标。”张振海表示。
景区这么大,报警人如何快速说清所在的位置?张振海带记者来到大巴扎景区道路旁,路灯柱子上挂有蓝底白字的圆形报警指示牌,上面印有6个数字组成的报警编号,“报警人只要告诉接处警人员灯柱上的报警编号,接处警人员便可快速定位,到达报警人所在位置”。
快速高效的警务模式让群众安全感满满——几天前,一名游客在大巴扎景区安检处遗失钱包,民警通过商铺、游客中心、警务站三级失物招领联络机制,快速将物品送回游客手中。“新疆公安民警真棒。”尚未察觉丢包的游客赞不绝口。
“每天接警中,遇到最多的是求助类警情。”张振海表示,国际大巴扎中心便民警务站建成以来,大巴扎景区始终保持刑事、治安“零发案”,累计服务群众6万余人次,收到感谢信30封、锦旗27面。
漫步在大巴扎景区的彭先生一家第一次来新疆旅游,乌鲁木齐是他们此次旅游的最后一站,“新疆景美、人好,交通、治安状况平稳有序,我们全家还会再来”。
时针指向23时,饮食摊档和街面商铺灯火通明,高耸的观光塔下身穿民族服装的群众载歌载舞,大巴扎景区“越夜越精彩”。依然坚守岗位的张振海肩灯闪亮,与大巴扎景区的霓虹灯交相辉映,“要让游客开心而来、满意而归,把大美新疆的印象留在每个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