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妈妈,我想报考警校,将来像你一样当警察。”发信息的是高三学生涛涛,收信息的是江苏省丹阳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二级警长、副教导员薛晓静。十年母子情,涛涛以实际行动给了薛妈妈最好的回报。
薛晓静2008年从部队转业到基层派出所从事户籍、社区工作。派出所辖区留守儿童比较多,且学习成绩较差、心理健康不佳、日常行为叛逆等问题在这些孩子身上比较常见。2012年5月31日,在薛晓静等人的倡导下,以“大手拉小手,警心暖童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为主题的“蒲公英之家”正式成立。此后,薛晓静陆续成为涛涛、小云俊等8名留守儿童的“警察妈妈”,并拼尽全力为这些孩子付出无私的母爱,传递人间大爱。今年5月,薛晓静被授予“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称号。
爱心如虹的“警察妈妈”
涛涛是薛晓静帮扶的第一名留守儿童。薛晓静刚认识涛涛时,他才9岁,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不爱说话。转机发生在2014年冬天,有一天薛晓静带涛涛去买过年的衣服时,发现孩子耳朵上生了冻疮,就带他去药店买冻疮膏。付款时,收银员无意中说了句,你这当妈心够大的,孩子的耳朵都溃烂了才来买药啊。
让薛晓静没想到的是,涛涛突然说道:“你别怪她,她是我的‘警察妈妈’。”一声“警察妈妈”,让薛晓静心里暖暖的,她搂着涛涛走出药店,从此涛涛一直喊她薛妈妈。
为了当好这个“妈妈”,薛晓静付出了很多心血。每逢涛涛生日,她都会买上蛋糕庆祝;换季时节,她带着孩子选购衣服;孩子生病,她陪着去医院;连家长会,也常是她这位“警察妈妈”参加。
“最高兴的是2019年6月26日1点多,孩子给我发来信息说考上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了!”收到信息后,薛晓静开心得睡不着,就像自己孩子考上重点中学一样。
“看着这些孩子像小苗一样茁壮成长,感觉再多的付出都值了。”薛晓静感慨道。如今,“蒲公英之家”已升级为丹阳市蒲公英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协会,从延陵镇逐步走向丹阳全市12个镇区,累计结对帮扶600余名留守和家庭困难的儿童。
解难帮困的户籍民警
薛晓静坚守户籍窗口10余年,只要没有其他事,每天8点半她都会准时出现在那里。
4月22日,薛晓静接到九里村干部毛玉芬打来的电话:“我们村的王秀英身份证丢了,但她由于受伤动不了,怎么办啊?”
“没事,我来想办法。”随后,薛晓静立即在电脑上进行信息核实。中午匆匆扒了两口饭,便带上器材赶往九里村。到村委会和毛玉芬会合后,赶到王秀英家,在床边为王秀英拍照、采集指纹。回到所里,薛晓静又忙着导照片、上传指纹、做好记录。
“平时户籍窗口事情多,这种上门服务只能利用休息时间去。”薛晓静说。薛晓静从事户籍工作以来,和同事们共为群众办理各类户籍业务10万余件,办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2.8万余份,其中提供上门预约办理达800余次。
勇挑重担的抗疫先锋
3月初,当地疫情形势紧张,薛晓静接手九里、大吕的疫情防控工作,走村入户,大力宣传疫情防控相关规定,逐个检查辖区公共场所的情况。3月21日,因辖区内隔离酒店需要临时抽调民警担任点位长,她立即报名,次日便进驻隔离点。
“其实薛姐家里困难还是挺多的。”民警小赵说起薛晓静满是钦佩,“薛姐的老公平时忙于工作,老母亲和刚上五年级的儿子都要靠她来照顾。但每次碰上急活,她总是主动报名参加。”
“非常感谢你们的付出,在隔离的日子里,你们日夜忙碌,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们因为你们而感到温暖……”4月8日,忙完了一天的工作,一封手写的感谢信让薛晓静感觉鼻子酸酸的。
4月7日晚,次日可以解封的被隔离人员李某突然激动起来,原来其父亲突发疾病去世,他要求立即解封。得知这一情况后,薛晓静拨通了李某房间电话,“我是这个隔离酒店的点位长,您的情况我已经了解,请节哀。目前我们正在等您的检测结果,最晚晚上11点多会出来。您放心,不管多晚,我都会第一时间告知您……”通过近半小时的解释,李某的情绪渐渐稳定。检测结果出来后,薛晓静第一时间与李某联系,并将其送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