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李生寿,甘肃省敦煌市人,现年59岁。中共党员,曾任敦煌市公安局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景区治安派出所所长兼雅丹公安检查站站长。曾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嘉奖15次。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中国好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最美基层民警”等称号。
【语录】“耐得住寂寞,抗得住炎热,经得住风沙,守得住阵地”
在“窑洞派出所”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一本作者为李生寿的《雅情丹心》诗集中写道:
二十四年的坚守
二十四年的艰辛
无论是坚守还是艰辛
如今都已化作一种精神和灵魂
深深地融入了大漠戈壁
变成了热土
变成了小草
变成了大山
1998年初,李生寿从武装部转业到敦煌市公安局,从此他脱下军装又穿上了警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在大漠戈壁,深山辟谷,从组建红十井派出所、方山口派出所、雅丹派出所,再到组建成立雅丹公安检查站,他带领所内民警动手开挖窑洞,在没有水没有电的情况下,撑着油灯、喝着咸水、睡在帐篷,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开挖不止。
“在窑洞整体工程即将完工时,由于基础不牢固,门楼整体崩塌,我被压在了土层下面。听战友说,把我挖出来时,已处于昏迷状态,他们为我做了复苏抢救工作,清醒过来后,活动活动手脚,发现身体没有大碍,我又带领大家接着干。”说起当初在坚如磐石的雅丹体上开凿出最具特色的窑洞派出所时,李生寿至今记忆深刻。
他24年就工作生活在这距市区最远的时候280公里外戈壁腹地。从道路曲折难行、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的罗布泊边区、方山口矿区、雅丹地貌区之中,一直转战敦煌西北两山,足迹踏遍了敦煌无人涉足的山山水水。他常年与大山为伴,与长风同舞,和大漠并肩,遥望着敦煌莫高窟飞天和聆听着鸣沙山月牙泉的驼铃,把人生中最火红的青春、最美好的年华、最灿烂的笑容奉献给了镇守敦煌的边关事业和看护甘肃的西北门户,一守就是24年,犹如风雕伟岸,像砂砾无悔,他用生命站立成一棵树,用职责情怀绽放生命的绿色。坚守,就是他最质朴的奉献。
夜深人静的时候听着边塞犄角的风声,李生寿经常也在想,人生能有多少个24年呀,抛家舍妻,扎根荒漠,这都为了什么?但当急促的报警电话铃声响起时,他又投身到了茫茫的大漠戈壁中,因为那里牵扯着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呀!
2001年1月的一天,距离雅丹约60公里的罗布泊咸水泉矿区12名采矿人员,因无法忍受矿区生活条件艰苦,但又怕老板不放他们走,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集体不辞而别。天亮后老板发现12名民工只带了少许馒头和几瓶矿泉水离开矿区,找到天黑也没有他们的踪迹,只能到派出所报警求助。案情就是命令,救助就是职责,李生寿立即组织警力开始寻找。因罗布泊地区周边环境十分恶劣,就连指南针也受磁场的影响而失去作用,所以人们都把罗布泊称为“死亡之海”。当时正处于隆冬季节,天气冷、风沙大,民工跑时又没带多少水和吃的,危险可想而知。但李生寿和战友们没有放弃希望,经过36个小时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民工们,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8年来,先后完成罗布泊探险遇难救助任务198次,从死亡线上救回了26条鲜活的生命。”李生寿脸上写满自豪。
2013年,甘肃省公安厅决定在酒泉地区建立7个环疆公安检查站,雅丹公安检查站是其中之一。检查站成立8年来,在李生寿的带领下,克服雅丹夏天天气炎热,春秋风沙大,冬季漫长寒冷的特殊地理条件,三千多个日日夜夜,检查站坚持逢车必查、逢人必查、逢物必查的工作要求,实行24小时双向查控、3人一班的工作机制,没有让一台带病的车辆、一个重点人员和一个违禁物品从他们的眼皮下溜走。
每一分成绩的取得,都凝聚着心血和汗水,同样也饱含着辛酸和泪水。李生寿当兵从警几十载,对工作无限忠诚中却有对家人有着无尽的愧疚。
“2011年12月,在坚守罗布泊咸水泉地区时,因远离市区、通信中断,道路难行,送信车辆又抛描,80多岁老父母同时病危想见我最后一面,但终因无法取得联系,父母亲最后带着没有见到小儿子最后一面的遗憾先后离开了人世。当接到音讯回来时,也没有赶上送父母亲最后一程。”每当提起此事,李生寿都会不由自主昂天长叹、泪流满面,心如刀绞一般的难受……
2016年9月,他的女儿生孩子,由于难产大出血且又感染,从敦煌转到酒泉再转到兰州抢救,而他因为正在寻找雅丹走失的游客脱不开身,等到六七天后找到走失游客赶到兰州后,女儿泪如雨下地说:“难道你就离不开那个雅丹吗?”其实不是雅丹离不开他,他也更离不开雅丹,因为他的情在那里,他的魂在那里,他的根在那里,这个情、这个魂、这个根早已凝聚成一种甘于寂寞,忠诚坚守的雅丹公安精神。而这种精神,也以陇原公安民警特有的品质,锤炼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甘肃公安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