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公安局七星分局三里店派出所民警于伍生从警19年来,一直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化解矛盾,赢得了群众的充分信任。近日,于伍生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记者:于警官您好,您从部队转业到公安机关后,一直担任社区民警,您19年如一日执着坚守平凡岗位的原因是什么?
于伍生:我在社区民警岗位上工作了19年,天天和群众打交道,每天我走在辖区,迎面群众的一声问候,有时简单的一句“老于,你来了!”“老于,中午就在我家吃饭吧”,就能让我感到心里暖暖的。只要真心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他们自然会喜欢你。
今年年初,我们所接到一起冒充公检法的电诈预警,受害者是我所管辖社区的一位居民。我立即致电劝阻,但他的电话一直无法接通。我赶紧联系社区工作人员,迅速找到这位居民,避免了财产损失。随后,我又指导他下载了“国家反诈中心”App并教会他如何使用。他握着我的手一再表示感谢,在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被群众需要就是我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不竭的工作动力。
记者:担任社区民警19年,您记录了70本“民情日记”,日记记录的是什么内容,它对您的工作有什么帮助?
于伍生:基层工作繁杂琐碎,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办完的,就简单记录;没办完的,就一件一件跟进。自担任社区民警以来,我习惯了将工作日记本带在身上,随时记录。日记的内容丰富多样,有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摸排的矛盾纠纷,有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悟,更多的则是群众的困难和如何解决的具体措施,这些日记是我的“好伙伴、好帮手”。
记得刚下社区时,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为了使工作顺利开展,晚上回单位后,我一遍又一遍地将白天走访群众的材料细细翻阅,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做好标注,将每个单元、每户居民的信息熟记于心。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众愈发信赖我,“有困难,找老于”逐渐成为毛塘社区群众的口头禅。
记者:您在长期的社区警务工作中总结了腿勤、嘴勤、脑勤,情况熟、地域熟、人员熟和笑容甜的“三勤三熟一甜工作法”,您是如何运用这个工作法做好社区警务工作的?
于伍生:社区工作是需要用心感悟的,你与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多亲,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扎实走访,将辖区情况烂熟于心,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我所管辖的社区属于七星区商业繁华地段,居民小区多、居住人口稠密,人口流动频繁、暂住人员繁杂,治安状况较为复杂。到各小区走访时,凡遇到居民向我求助,我都会在第一时间、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给予协调解决。同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好记录,发放警民联系卡和相关宣传资料,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辖区哪里要重点巡逻、哪里容易出现矛盾、哪里是治安薄弱点,我总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信息。
记者: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开展以来,您是如何落实行动部署、回应群众期待的?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于伍生: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开展以来,作为社区民警,我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在社区走家入户、走商串铺,进一步加大反电诈和预防养老诈骗的宣传力度,守护辖区群众的财产安全。这个月我接到了反诈中心的2起电诈劝阻预警后,分别成功帮助曹女士和蒋女士止付了8500元、12600元。
再过一段时间,以我的名字命名的“老于警务室”就要挂牌了。有了新的平台,服务群众将会更加方便,这也对我的社区警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我充满了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