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蓝对抗”大数据实战应用比武竞赛,正在榆林市公安局榆阳分局(以下简称榆阳公安)紧张地进行着。由各派出所等共22个单位35位民辅警组建的7支战队,充分发挥大数据应用技战法,进攻型研判,围追型打击,全面攻坚蓝方目标人物,上演着一场没有刀光剑影的激烈战斗。
类似这样的实战应用型对抗比赛,榆阳公安隔三差五地开展。“要形成学习大数据、使用大数据、善用大数据的浓厚氛围,引导全警树立聚集实战、注重实效的工作导向,全力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榆林市公安局副局长、榆阳分局局长张亚斌说。
近年来,榆阳公安抢抓大数据发展机遇,成立科技应用智能化孵化实验室。“警校警企”合作,围绕实战高频应用场景,以全量信息采集为支撑,以全域智能感知为核心,突出“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建设,研发搭建了一系列特色应用和数据模型,为加快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提供了强大引擎。
2023年12月,榆阳公安在全市首创成立科技应用智能化孵化实验室,紧紧围绕“科技兴警、智慧引领、数据驱动、实战赋能”总体目标,建立“主要领导直管、警务技术专家参与、高校技术团体和企业技术专家入驻”的运行机制,明确“优化顶层设计、警企警校合作、开发特色应用、搭建数据模型、战法应用推广、科研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培育、赋能警务实战”八项职能定位。引入科技企业20家、高校技术团队1个,吸收警务技术专家35人、校企技术专家23人。
“由孵化实验室研发搭建的防坠桥风险预警模型,自5月13日在榆林市城区网红桥朝阳桥上线运行以来,已成功预警处置2起跳桥轻生警情。”榆阳公安“情指行”一体化运行中心,分局指挥中心主任折子瑞介绍道。
防坠桥风险预警模型目前还在测试阶段,但已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利用朝阳桥现有的公共视频,通过模块化设计建立算法调度模型,实现多手段风险行为研判,同时依托‘三见警+快速反应’机制提升预警处置时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折子瑞说。
孵化实验室总结的 “走失人员技战法”,实现快速比对、跟踪、查找,8小时找回率达96%,较之前效率提升约12倍。今年1月份,天寒地冻,一名60多岁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男子从家中走失。家属异常着急。接到报警后,榆阳公安依托视频大数据展开研判,运用以图搜图、人像轨迹上图等技术手段,对老人的落脚点作出科学预判。同时,警用无人机迅速升空,通过热成像对重点区域反复巡查,经过几个小时的不懈努力,于当晚成功将走失男子找到。
“夫子庙警务站请注意,小竹签烤肉前有人群聚集,请迅速前往处置!”随着指挥中心一声令下,夫子庙警务站巡逻民警迅速赶往现场,及时制止了一场正要发生的打架斗殴事件。
围绕夏季打架斗殴、滋事等警情高发实际,榆阳公安研发搭建的“行为异常分析系统”,对打架斗殴、人群异常聚集等行为进行测试,经过持续优化算法,目前识别打架斗殴行为的准确率达到92%,识别“人群聚集”行为的准确率达100%,切实赋能一线打防管控。
“我在夫子庙摆摊两年了,眼瞅着这条美食街治安越来越好。”作为榆林的美食打卡一条街,夏夜的夫子庙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让在此卖烤肉的张大叔忙碌不已。他向记者介绍说:“天天能看到警察在巡逻,即使偶尔发生一起醉酒滋事事件,警察马上就能赶到,很快就处置了。有了他们,秩序好、安全,做生意也踏实多了!”
在这份幸福安稳的背后,是榆阳公安科技赋能的强力支撑。榆阳公安汇聚视频图像信息应用、共享、AR实景视频应用平台等各类资源,建立“警务站-派出所-指挥中心”三级视频巡查架构,创新建立重大敏感节点公安、武警、铁警“三警”武装联勤巡逻机制,固化调优2×(1+3)警保联勤巡逻,让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全面更立体,实现各类可防性案事件从“事后处置”到“事前预警”的全新变革。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警务实战高频应用场景,研发搭建一系列特色应用和数据模型,让科技创新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用科技破题提升榆阳公安新质战斗力。”张亚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