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日,春运进入第八天,南京城下起了纷纷细雨。人潮涌动的南京南站一片繁忙景象。
“大家好,春运人流量大,旅客携带行李多,但我们的工作标准不能降,引导、手检、执机人员,大家一定要绷紧安全这根弦,一定要注意力集中,细致再细致,不能让一件危险品进站上车!”一大早,在南京南站二楼安检口,南京铁路公安处南京南站派出所民警董柏对刚刚换班上岗的安检职工再三叮嘱着。
董柏工作的南京南站,连接着我国最为繁忙的京沪高铁、沪汉蓉、宁安、宁杭等多条高铁线路,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站。今年南京南站又逢南沿江高铁新线开通,南京南站春运客流预计将突破历史极值,达到单日最高25万大关,日均18万的历史之最。
2024年春运,是他从警后的第20个春运,也是他要面临的又一次大考。“每次春运,我都全身心投入,不敢有半点懈怠,今年的春运,我更会全力以赴,争取交出高分答卷。”董柏的话语掷地有声。
1980年出生的董柏,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人到中年的董柏工作履历丰富。2003年从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了南京铁路公安处工作。他先后从事过特警、交警、线路民警和客运民警岗位。他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业绩。曾荣立江苏省优秀人民警察、个人“三等功”3次,个人嘉奖6次,多次获得“群众工作能手”、“文明执法标兵”、“群众服务能手”、南京好人等荣誉称号。
春运期间,客流特大,过来问询和求助的也相当多。“平均两分钟就会碰到一名旅客前来问询。”一天下来,董柏至少回答成千上百个问题,口干舌燥,嗓子冒烟。“只要一上岗,我就充分调动身体的每个细胞,处于高度运转的状态。”董柏指着他腰间围着的警用装备带,足足3斤重,装着警棍、警绳、手铐、辣椒水……这里面还一个警用水壶,泡着胖大海。
“出门在外谁不会有个难事?有时我们认为非常简单的问题,对于旅客往往就是急难愁盼的难题,多换位思考,把旅客当亲人,多一点耐心、爱心,这样旅客群众成能有好的乘车体验。”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执勤中董柏摸索出了一套“巡防慢、出警快”的群众工作法,故意放慢巡逻的速度,甚至在人多显眼的位置立岗一段时间,让需要帮助的旅客及时在人群中看到民警求助问询。
董柏的出警速度又是全所最快的,几乎所有的警情在他接到指令后3分钟内都能赶到现场,除了长年练就的“飞毛腿”外,还得益于他“活地图”的大脑,里面清晰地装着车站的每个角落、通道、重点部位和线路,在接警数秒内判断最优出警路线迅速赶到。
不久前,董柏接到派出所指挥室的紧急指令,一位母亲报警称自己的未成年女儿独自离家出走见网友,乘坐的列车快要抵达南京南站,求助民警帮助寻找。董柏接警情后发现此时列车距离进站仅剩3分钟,接警后董柏和同事一路飞奔,及时赶到站台找到刚下车的女孩,经过耐心劝导,女孩和父母的关系得到缓解,跟着父母回家了。
让人民群众获得安全感、幸福感一直是董柏追寻的目标,董柏深知“平安出行、让旅客体验更美好”除了打击整治违法犯罪行为外,还要关注解决旅客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019年以他名字命名的“董柏服务岗”正式成立,他在服务岗的墙面上贴着“遇事不推,处事不等,接待不冷”的行为准则。在工作中他一直遵循这条准则为民服务,帮助旅客解决各类求助。2024年1月26日进入春运以来,这样的故事也比比皆是。
一天晚上,董柏接到一名旅客报警求助,称其经过安检仪时背包被人错拿了。按照常规的处置规范,因由车站客服人员登记后,等待拿错包的旅客求助再行归还,这个流程对于急着坐火车的旅客有些漫长。董柏见状后立即帮助旅客调取现场的公共场所视频,仔细寻找甄别,终于在人群中发现了拿错包的旅客,又通过排摸查找发现该名旅客还没有检票。董柏带着旅客一路乘坐巡逻车赶到检票口,终于将两人拿错的背包及时换回。此时已快接近凌晨,董柏拖着疲惫的身躯,又开始了夜间的巡逻。
有一天,董柏在执勤中遇到一位老大娘求助,寻找她走失的患有老年痴呆证的老伴。从大娘着急的求助中,董柏了解到老两口从合肥乘坐高铁列车准备到上海看病,中途大爷上了趟厕所后人就不见了。大娘在车上寻找未果,经同车旅客提示方知老伴在南京南站下车了,而此时列车已经快到前方镇江站了。大娘从镇江站乘车返回了南京南站,走在偌大的南京南站不知所措时,遇到了正在巡逻的董柏。董柏将大娘妥善安置在岗亭内,迅速前往指挥室查看公共场所视频。经过3个小时的寻找,董柏终于发现了大爷的身影,但最后的视频显示大爷已经走出了广场。他立即联系地方公安机关,通报了寻人情况,在地方民警的帮助下找到了老人。看着两位老人蹒跚远去的背影,董柏终于松了一口气,“每一名旅客安全离去的背影,都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董柏说道。
还有一次,一对来自湖北的老夫妻来到岗亭求助,说自己的一个包丢失了,里面有一部手机和在浙江打工辛苦挣来的3万元现金。两人从浙江余姚来到南京南站中转,再去麻城老家。现在身上只有两张车票,两位老人急得不知所措。见到此情况,董柏一边疏导两人的情绪,一边帮老人回忆。最后通过拨打电话,联系到包原来是老人在南站中转时,将包遗落在检票口了。董柏第一时间将行李完璧归赵。老人拉着董柏的手,热泪盈眶,一个劲地表达感谢。
很多被董柏帮助过的旅客,都会对他记忆犹新,一米八的个头、黝黑的脸庞、说着一口东北话,有着东北人特有的爽朗和热忱。
进入春运以来,董柏借助警务综合服务站内人民调解室载体,总结出了一套“角色互换,先以情动人,再以理服人”的调解技巧,收到了调解双方的欢迎和认可。
春运的一天,董柏在二楼落客平台执勤时发现一位女司机和一位老夫妻因车资问题发生了纠纷。董柏赶到现场解了情况后,发现这对老夫妻误以为女司机多收了车资。其实因为早高峰,车辆拥堵,打车费因为计时和计里程导致加了不少。老夫妻以平时的打车价格作为衡量,一口咬定女司机想要多收她的钱。女司机也有过错,没有提前和老夫妻讲清楚,造成了矛盾纠纷。经过十多分钟的调解,双方态度有所缓和。看着董柏淋湿的后背,双方终于“破防”,消除误会,握手言和。仅春运以来,他已经调解各类纠纷20余起!
“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这句话用在董柏身上再合适不过了,黑土地孕育出的性格深耕在他的心中,这是一种为了他人勇于付出的精神,20年里坚守春运一线的点点滴滴,生动诠释了董柏的为民情怀。
多年来董柏保持一个习惯,从车站北进站口开始穿行巡逻,从南进站口出来,再从一楼出站口从南穿到北回到警务服务站。南京南站夜晚总会有一些民工就地在站区休息,他这一圈转下来,让民工更加安心,自己也更加放心。南京南站南北穿梭一个来回,足足有2公里,董柏一天要走6个这样的来回,加上接警的路途,一天的步数达到3万步以上。进入春运后,他的微信步数又创新高。靠着扎实的“脚步”,董柏在春运中做好守护旅客平安的职责。
春运以来,董柏爱民服务岗还定制了爱心便签,出台了爱心中转站,手机唤醒站,我是你的眼等爱民便民措施,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旅客群众的质效。与此同时,还邀请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老师教授手语,方便与聋哑等残障人员沟通,并联系卫健部门学习了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不断增加为民服务的本领和技能,以便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及时施救。
当日,一位在南京帮女儿带孩子的老人要提前回老家,带着手写车次的纸条来到南京南站乘车,她打算坐车回四川老家过年,却不知道在哪个检票口检票进站。看到老人茫然四顾,民警董柏立刻迎了上去,掏出随身携带的爱心便签,详细填写上检票口等信息。“你们服务太周到了。”老人连声道谢。在爱心便签上看到,上面不仅有车次信息,而且还温馨提醒在开车前13分钟检票,开车前3分钟停止检票,背面则是南京南站候车室示意图,指引旅客乘车。
“不少老人不会使用手机,车票由子女网购,老人自己不知道怎么乘车,有了这个爱心便签,可以帮助老人顺利乘车。”董柏说。
在车站,一些旅客由于出行匆忙,经常将一些物件遗失在出租车上。董柏针对此专门在门岗、雷锋服务岗、警务站前台设立了爱心中转站。这些物件包括身份证、手机、包裹、钱包等。有了中转站,出租车驾驶员直接将遗失物品放这儿,旅客到我们这儿直接领取。后来还延伸到旅客服务,一些旅客将钥匙等家中物品带在身上,也可以存放,让家里人过来取。
这些看起来的小事,在董柏的心里却是大事。能够把旅客的需求放在心间,动脑筋、出主意为旅客解燃眉之急,再辛苦也值得,这也是他工作的日常。
每年董柏都要帮助千千万万名旅客平安回家过年,每当问自己想不想回家时,董柏总是呵呵一笑,“2003年入警时,我回一趟家,需要火车到沈阳或者哈尔滨,转车至齐齐哈尔,再乘车到甘南县老家,路上就要2天,来回就是4天,为了不耽误工作,就不再想着回家,后来渐渐地习惯了,现在有了高铁,虽然方便,但是考虑到春运所里人手短缺,也就不回家了。”
一提到春节回家这个话题,董柏似乎看起来很轻松,但是熟悉东北的人都知道,回家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道出了中国人对于回家过年的殷切期望,而对于千千万万像董柏这样数十载坚守春运岗位的异乡民警来说,他们只是将人民的幸福平安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每逢想家时,他就会等下岗后挂个视频电话问候父母,远在千里之外,听听父母熟悉的东北乡音,看看日思夜想的父母!
大江南北,祖国万里铁道线上,有着成千上万像董柏这样的铁路民警守护着旅客归途,守护着一份安宁。他们坚守的身影是春运里一道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