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公安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首次亮相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通道”——深耕社区三十载,杨蓉温情讲述履职故事
以公安温度让群众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
三月八日,杨蓉(中)等代表在“代表通道”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新华社记者李鑫 摄 “这不仅对我履职是极大的鼓舞和促进,更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身边。” 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和派出所指导支队副支队长(挂职)、三桥派出所副所长杨蓉亮相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这是近5年来,来自公安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首次走上“代表通道”,讲述警察故事、汇报履职成绩、展示人民代表形象。 “我领衔提交的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议案得到了采纳。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已经审议通过了这部法律,并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代表通道”上介绍履职经历时,杨蓉自豪而欣慰。 “社区工作一直滋养着我履行人民代表的职责。”回顾自己的履职经历,杨蓉滔滔不绝。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在社区工作,与社区群众朝夕相处30载的经历,让杨蓉了解到大量家庭教育问题的真实案例。 “到学校调研,与老师座谈,和家长及留守儿童交流,向法律专家请教。”谈起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议案的产生过程,杨蓉给出了这个路径,“但最根本的力量和源泉是人民的需要。” “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你心里装着群众,群众的心里也会装着你。”在聚光灯下,杨蓉讲述了自己和社区群众的故事:社区保安吴师傅在办理退休手续时,发现工作档案里名字中的“风”和户口簿上的“凤”不符,影响退休手续的办理。当吴师傅来到所里,按照规定申请增加曾用名时,发现他填写表格有困难,自己就主动帮他填好表格,并办结了相应手续。 “就这么一件小事,吴师傅一直都记在心里。”讲到动情处,杨蓉声音颤抖,吴师傅后来主动申请成为社区的一名治安志愿者,每天早晨下夜班回来,都会在社区巡逻一圈,然后发来微信留言,“社区一切正常,放心。” 将心比心,社区群众的一句“放心”,缘自杨蓉“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以心换心,社区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缘自杨蓉“人民代表为人民”的不懈努力和付出。 从201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杨蓉始终把社区入户走访和倾听民声民意结合起来。杨蓉说,人民公安来自人民、服务人民,自己正是在公安工作的一次次入户走访、一次次倾听民意中,更好地通民心、察民意,从而提出更接地气的建议、议案。 “今年,我准备提交1份议案、7份建议,涉及城乡社区治理、打击网络犯罪、个人信息保护和成年孤儿就业安置等议题。”杨蓉告诉人民公安报记者,自己深入研究了全国人大过去一年在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方面的亮点,在深入走访辖区群众、企事业单位,请教法律专家的过程中多次完善意见建议,只为更好地履职尽责。 “群众的需要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像杨蓉一样,近年来,来自公安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围绕推动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治理、个人信息保护、扫黑除恶常态化等方面建言献策,努力为建设法治中国、平安中国鼓与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我会一直坚持把做好本职工作和代表履职有机结合起来,把社区入户走访和倾听民声结合起来。”在“代表通道”,杨蓉面对镜头庄严敬礼,表示自己会一直奋斗在平安创建的最前沿、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以干实干好每件小事的担当作为,践行好“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