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国伟在机场给我发来告别信息,期待我有机会能再去独龙江看看。苟国伟是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怒江边境管理支队独龙江边境派出所教导员。5月25日上午,在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独龙江边境派出所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模范公安单位称号,苟国伟作为民警代表参会。
这也是他第二次进京。去年“七一”,苟国伟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代表,受邀进京参加建党百年系列庆祝活动。那次参加完所有活动,我们开车拉着他在长安街上感受夜景。走着走着,他突然问:“这是从南往北走吧?”大家笑了,说长安街是东西走向的。他很不好意思:“从独龙江出来,看所有的路都是南北向的。”
三年前,我曾到过独龙江,记得那个深山坳里只有三条南北走向、长1公里、宽6米的街道,当地群众把那三条路命名为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
独龙江边境派出所成立于1952年,历经几次转改,2019年1月1日由现役制转改为人民警察。几十年来,一代代戍边人秉持着“扎根独龙江、一心为人民”的独龙江卫士精神,守护着这块1997平方公里的土地,捍卫着祖国115公里的边境线。
无言的界碑
那次,我随民警一起去中缅交界的第41号界桩巡逻。从派出所到警务室要走四五个小时的山路,从警务室到界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路上,一边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出的小路,一边是波涛汹涌的独龙江。时逢雨季,山上不时有小石块滚落,有些路段车子无法通行,需要下车步行,遇到陡峭的悬崖,要快步通过。一路上远且险,经历了三次塌方后才到达。
密林深处,界碑静静地立在那里。那是一座四方形尖顶的水泥碑,碑上红彤彤的“中国 1960”字样,是丛林中最鲜亮最耀眼的颜色。1960年划定的中缅边界,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与邻国划定的第一条边界。每次巡查,民警们都会擦拭界碑,向界碑敬礼。
眼前是界碑,身后是祖国。70年来,这里的戍边民警换了一茬茬,但职责使命没变,每次巡逻都无比认真,每次擦拭都很庄重。
巡逻结束离开时,民警们列队面向界碑,齐声高呼:“边境有我,请祖国放心!”守护界碑的他们,把最庄重和最神圣的感情都留在了那个最标准的敬礼上。
艰苦的边境警务室
独龙江钦郎当警务室,是距离新中国第一条边境线最近的警务室,距离最近的缅甸界只有5公里,辖区内的中缅边境线长达115公里。警务室民警辅警负责巡逻的40号、41号界碑间的区域,很多地方都是悬崖峭壁,极其险峻。
巡逻管控边境辖区,处理乡亲们的日常事务,抗击时不时出现的泥石流、雪崩、塌方等自然灾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一年280天以上都是雨季的气候,使得民警们的工作和生活很是艰苦。
当时去到警务室的时候,当地已停电一周。民警说,停电最长的一次是两个星期。那天的午饭是烧柴做的,民警们说,停电时就捡拾山上的枯枝烧火做饭,虽然也有罐装液化气,但运输成本太高,大家一般舍不得用。因为供给保障不易,在那里冰箱成了摆设,所以从山外带进来的肉无法储存,必须马上吃掉。因为肉食不太好保障,平时只能储存些午餐肉和火腿肠。在那里最好储存的菜就是土豆,民警们能将土豆变出不同的做法和吃法。
让民警们感到幸福的是,今年5月11日,独龙江终于接入国家“大电网”,民警也用上了大功率的电磁灶。
民警王成鹏毕业于贵州大学,我问他为什么选择入警。他说,当时公安边防部队到学校招人,因为爷爷当年在遵义当过兵,自己有很深的军人情结,就报名入伍了。我问他后悔自己的选择吗?他摇头说:“不后悔。”我说在这里确实艰苦啊,他说:“守边疆就该是这样,现在转了警察,服装变了,但责任没变。”我说没电没网络,怎么办?他笑着说:“没电也有没电的过法啊,已经习惯了。现在路通后不封山,条件好多了。”语气里,满满的知足。听苟国伟说,小伙子积极上进,去年光荣地入了党。
袖珍的烈士陵园
在独龙江边境派出所旧址巴坡的山腰里,坐落着一座非常袖珍的烈士陵园。园门用水泥砌成,门廊两侧,红漆绘就的“干革命不讲条件,守边疆为国献身”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园内两排8座墓碑依山而建,埋葬着为守卫和建设独龙江献出宝贵生命的8位烈士。由于无法找到遗体,8座坟茔大都是衣冠冢。在那里,我第一次听到了烈士们的故事。
1964年5月,战士张卜得了急性阑尾炎,但大雪封山,进出独龙江的路被堵得严严实实,医生进不去,病人出不来。战友们束手无策,只能向上级求援。后来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下,通过外交途径,借道缅境空投药品到独龙江。官兵们和当地群众连夜上山,寻找空投的急救包和药品。但由于独龙江山高林密,搜寻工作异常艰难,未等找到,24岁的张卜就永远闭上了眼睛,从此独龙江有了第一座烈士墓。
其他战友的故事同样让人心痛:齐当此因干粮耗尽误食了毒菌菇,牺牲在出警路上;孔玉录巡逻回营途中被滚落的山石击中,倒在血泊中;邱旦史跟随巡逻分队巡查时遭到野兽攻击,为保护战友撤退不幸牺牲;张其芳在执行边防保障任务时跌落悬崖牺牲;刘清国下乡经过年久失修的独木桥时落入江中;庄云帮助驻地群众砍柴时滚下山崖;于建辉参与抢修公路时坠入滔滔独龙江,踪影全无……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也就20岁出头,就这样把青春和生命融入独龙江这片山水中。
我吃惊地发现,在物质相对匮乏的深山里,每个墓碑前都摆有祭品,新鲜的橘子、打开盖子的酒、没拆封的饼干……随行的民警告诉我,这是乡亲和战友们凭吊时留下的。逢年过节,乡亲们总会自发组织到烈士陵园祭扫,表达他们的悼念和哀思。每当派出所来了新人,也会第一时间带着大家来看一看8位烈士,大家从来没有忘记过他们。
烈士的墓碑对面是林海掩映的独龙江,老营房旧址墙上“扎根独龙江,一心为人民”的标语与陵园门口的“干革命不讲条件,保边疆为国献身”的字幅遥相呼应,所有这些都刺疼了我的眼睛。他们用生命竖起的丰碑,永远矗立在独龙江人民的心中,更是一代代独龙江戍边人的精神坐标!
去年,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启动了“寻找独龙江8位烈士遗照”活动,历经数月、辗转数千里,终于收集齐全8位烈士遗照,感动了无数网友,也激励着独龙江戍边人向前、向前、再向前。
一次次惊险的救援
2020年5月24日至28日,独龙江持续强降雨,导致罕见的泥石流自然灾害,山坡大片大片塌方,独龙江乡有一公里的路全部掉进了江里,进独龙江的路再次中断。
这也是独龙江乡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泥石流,全乡断电断路断信号,与外界失联一周。面对灾情,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不畏生死投入战斗,第一时间转移受灾群众,用血肉之躯守护着乡亲们的安全。为了尽快向上级汇报灾情寻求支援,警务室民警主动请缨,写了份遗书留在警务室,在大雨滂沱、险象环生的山野中徒步走了整整9个小时,一路躲避塌方和滚石到达了乡政府,成功将灾情上报,为救援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
今年4月2日凌晨1点,独龙江再次突发泥石流。民警辅警们迅速出警,冒雨逆行紧急救援,从泥石流废墟下抢救出被困群众。第二天一早,民警们通过无人机查看灾情时,发现救援现场已被二次泥石流覆盖,着实被吓出一身冷汗。
苟国伟说,有人说在艰苦边远地区躺着就是奉献,但在独龙江躺不了!那么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做,一直在忙,一直还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群众需要我们,不能有丝毫马虎。
有人问过派出所民警,在独龙江支撑的动力到底是什么?苟国伟给出了答案,“我和战友们无比自豪,因为这辈子,我们都曾为别人拼过命!”
(作者单位:国家移民管理局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