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新闻

守护国门边境 筑牢安全屏障

畹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疫情防控执勤点见闻

2022年04月16日 16:31     来源: 中国警察网    作者: 谢丽勋 杨佳林   
中国警察网 · 谢丽勋 杨佳林  |  2022-04-16 16:31

  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畹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坚守的疫情防控执勤点,离边境线很近。扫码测温、消毒查验、情况排查、巡边踏查……民警们用如火的青春、流淌的汗水,驱散深山里的寂寞,守护边疆人民的安宁。

  海拔2400米的守望——

  “在这里能尝到一种别样的滋味”

  3月28日晚,记者来到疫情防控执勤点时,畹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苏典分站民警白永顺正和5名战友围着一炉火塘取暖,“执勤点温差大,白天可能超过30摄氏度,到了晚上会骤降至10摄氏度以下,在这里能尝到一种别样的滋味”。话音刚落,一辆小货车驶入疫情防控执勤点。“您好,请出示一下身份证。”白永顺起身对车辆进行查验,并对司乘人员进行测温、登记。

  白永顺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2个年头。他说,疫情防控执勤点承担中缅8号界碑左右两翼共4公里区域的巡逻管控任务,因辖区沟壑纵横、山高林密,巡逻起来难度较大。

  中缅8号界碑旁的疫情防控执勤点由两间板房组成,这里海拔2400米,距离盈江县城70余公里,地处山沟背阴处,常年日照时间平均不足4个小时。疫情防控执勤点板房内透出灯光,在夜色中延伸向四周,生出无限寂寥。白炽灯四周蚊虫肆意飞舞,像是特意来与这群守边人做伴。

  “执勤点远离城镇,除了正常的勤务,民警生活很单一。”民警白永顺提议,何不利用每晚围在火塘边取暖的时间组织大家集中学习,不仅解决民警生活单调的问题,还能让大家提升能力。在白永顺的倡导下,“火塘夜校”应运而生。“我的入党故事”“党史朗诵会”“品读经典展望未来”……这是疫情防控执勤点“火塘夜校”的“节目单”。

  “用我们的坚守换百姓的安宁,值。”民警李鹏辉说。

  38摄氏度高温下的坚守——

  “冲个凉水澡,喝口冰水,那感觉最爽”

  3月30日,记者跟随畹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芒线分站轮岗换勤人员来到洪崩河。途中多为上山路,蜿蜒崎岖,52公里的山路走了近两个小时。洪崩河是中缅边境的一条界河,毗邻盈江县太平镇雪梨村。芒线分站与芒允边境派出所以“站所合一”模式组建的洪崩河抵边警务室和疫情防控执勤点就驻扎于此。

  “警务室与疫情防控执勤点相距200米,两点相互呼应。”民警和四春说,洪崩河疫情防控执勤点紧邻界河而建,此地海拔仅有280米,常年气温较高,加之水流湍急、森林茂密,是“蚊虫栖息的天堂”。

  13时许,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疫情防控执勤点气温突破了38摄氏度。执勤民警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执勤,不到半小时衣服就被汗水湿透。

  “现在是4个小时换一次勤,虽然很累、很苦,但换勤后立马冲个凉水澡,喝口冰水,那感觉最爽,苦累瞬间就烟消云散。”刚下勤的民警曹栋梁说,白天最大的“敌人”是烈日,到了夜晚,蚊虫就上来了。他撸起裤腿,指着大腿上7处被蚊虫叮咬的痕迹说,这是昨晚值班的“军功章”。“执勤条件十分艰苦,大家在这里同甘共苦。”和四春说,这里人烟虽少,但防范境外疫情输入、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的任务不少。

  疫情防控执勤点还兼顾石梯村治安管控和疫情防控任务。芒允边境派出所和芒线分站成立临时党小组,组织党员民警采取进村走访宣讲等方式,开展疫情防控政策、法律法规宣传。近10个月来,这里实现疫情零输入、零感染,村寨零发案、零纠纷。

  15米高“树梢执勤点”巡视——

  “站得高望得远,监控范围广,还省时省力”

  沿着蜿蜒曲折的边境巡逻道,记者来到芒市中山乡芒杏澡堂河疫情防控执勤点。畹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中山分站副站长李富贵说,芒杏澡堂河是中山乡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周边地形复杂,“疫情防控执勤点实行24小时值守制度,主要对过往人员和车辆进行检查,并对两翼6公里边境线进行巡逻管控。为防止境外疫情输入,大家吃住都在执勤点上,已经坚守了700余个日夜。”

  这里视野不够开阔,边境小路便道多、无天然屏障,针对如何利用有限的警力筑牢边境管控屏障,边检民警动起了脑子。民警李磊建议:“何不找片视野开阔的地方建个观察哨,站得高望得远,监控范围广,还省时省力。”

  “经过多次考察,我们最终选择利用树梢进行搭建。”李富贵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向“树梢执勤点”,“它距离地面垂直高度有15米,晴天可观测到芒杏澡堂河通道两翼约5公里的范围。”

  “高空”巡视观察、一线不定时巡控……芒杏澡堂河疫情防控执勤点打造“空地一体化”防控模式,在维护边境安全稳定工作中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



触屏版 | PC版

© 中国警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