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安全意义重大,关系一国发展,关乎人民福祉,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 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报告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指明了方向,作出了战略部署。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安全工作是党治国理政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保障国泰民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2020年12月,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主题就是国家安全。今年,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国家安全作为报告的一个独立部分予以专门论述。这充分表明国家安全意义重大,关系一国发展,关乎人民福祉,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全面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一要以“大历史观”总体把握国家安全。国家安全一方面在于国家的核心利益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即没有危险、不受内外威胁;另一方面在于保障它持续安全的一种状态和一种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进入新时代,我国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二者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在新的历史坐标,取得伟大历史成就的同时,新矛盾、新问题、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安全的联动性、多样性也凸出叠加更为复杂,我们必须以“大历史观”总体把握国家安全。
二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根本和宗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就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坚持国家利益为重、国内政治优先,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展示不畏强权的坚定意志,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是中国创造的“两大奇迹”,中国是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我们要坚持国家安全的人民导向,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国家安全工作的方方面面。
科学统筹系统把握,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首先,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先在预判,重在防范。其次,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我们要在变局中把握规律、在乱局中趋利避害、在斗争中争取主动,切实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再次,要健全体系、系统把握。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强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国家安全力量布局,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
(作者为新疆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