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震区,打通“生命线”
9月5日,四川泸定地震发生后,泸定县磨西镇、得妥镇通信信号完全中断,多处路段严重塌方,人员、车辆无法通行,作为一名有24年交管工作经验的老民警,我明白交警必须首先挺进震区,获取“第一手”准确路况。
从泸定县到磨西镇最快的交通路线是沿大坝村路段前进。我们到达大坝村时,却发现这条路由于山体滑坡导致不能前进,我立即决定往冷碛镇方向绕行。可当我们到达冷碛镇大桥桥头时,发现这条路也出现了塌方。于是我带领战友配合施工部门对此路段进行抢险抢通,历经3小时抢险打通了快速通道,随后我安排部分警力沿路设置卡点,对过往社会车辆进行交通管制,严禁进入塌方、滚石飞沙路段;而我则带领大部队继续挺进得妥镇,摸清了后续救援部队能顺利通行的道路,并立刻将路况信息上报县公安局。
随后,我们又接到指令:抢通沿路被毁路段,保证后续救援人员、车辆顺利进入灾区。
抢通一公里,就坚决保畅一公里。金光村原本可通行重型交通工具的道路,8米宽路面垮塌至只剩一两米宽,普通车辆都无法通行,运送救援力量的物资车、装备车等更是无法进入。我带领战友们配合施工队用一万多立方米石料一点点将塌陷处填补起来,经过25小时连夜奋战,金光村道路终于能顺利通行,救援受灾群众的交通“生命线”进一步打通。
由于地震将所有信号中断,经过抢修后也时断时续,战友之间很难保持稳定联系。“对讲机”是交警的“嘴巴”和“耳朵”,没有了信号就等于与战友们失联,为此我想出了一个应对之策:总指挥部的对讲机是1号,由于距离太远,无法与我们各点位交警的2号对讲机保持稳定联系,于是我在金光村路口设置了中转站,派一人带上我的1号对讲机留守中转站,接收到总指挥部的指令后,再用一部2号对讲机将指令传达到各点位25名队员耳中。
就这样,我们分布在金光村至磨西镇、金光村至得妥镇的各条公路、乡道、村道上,彼此只听指令,不见身影。我们在各路口进行车辆分流、交通管制,严控区域车辆数量;在各风险路段设置卡点,管控人员、车辆进入,进行警示提醒;在村道、街道清理闲散车辆,安排统一停靠,对救援车辆指挥疏导、保障通行。
回想起来,救灾场景历历在目,我和战友们饿了就在路边蹲着吃盒饭,渴了要等面前暂无车辆时快速“咕嘟”喝几口,累了只能轮流休息两小时。警服脏得不成样,警靴被雨水打湿又被烈日暴晒干,鞋底已经开胶,警服在身上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我骄傲,大灾面前,我们没有退缩,战友们互相鼓励、共同进退,成功完成了使命。
讲述:徐健(四川省泸定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 整理:中国警察网记者 谭广涛 通讯员 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