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天,交出精彩盛会平安答卷
讲述:高 波(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民警)
整理:本网记者 阮仕喜
通讯员 张 倩
转眼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闭幕一年多了,回想起当时国家体育总局发来贺信称赞运动会“安全保卫一流”时,作为西安市公安局十四运会安保工作专班的一员,我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举办十四运会,是在我国疫情防控背景下首次举办的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国家级运动会。工作中,我们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的重要指示,作为十四运会安保工作的最高标准。
开始着手十四运会安保工作时,我们面对的是一片荒芜的奥体中心和全运村。我们从设计单位找来建筑图纸埋头学习,找来历届全运会安保资料,对照西安实际情况研究琢磨,发现建立圈层安保体系至为关键。因此,我们以奥体中心为圆点,跑遍辐射西安市的各条交通要道,勾画出“环西安、环港务区、环奥体中心”的三层防护圈和围绕奥体中心现场的“预检区、场馆区、核心区”三个控制区,形成“三圈三区”的安保布局。
为了确保开闭幕式万无一失,按照“细致、精致、极致”的工作要求,我们对施工方提供的坐席分布图进行清点核对后,发现有一些误差。西安市公安局党委当即决定:“实地统计,重新制图!”接到命令,我和战友们连夜奔赴现场,一个座位一个座位定位计数、反复核对,从当日21时一口气数到第二天早上8时,最终将实有座位核准为59298个。
开幕式前,面对近40万名观众名单不断调整的重重困难,我们多次开展现场演练,实现人、票、座位“零误差”。确保“零感染、零失误”是十四运会的重点和难点,面对开幕式3.7万人进退场的巨大压力,我们在全市确定41个远端集结点,明确“七定”原则,确保48个团队、868辆车精准出发、准时到达,所有观众入场零误差、落座零误差。
开幕式圆满结束后,我们接到临时任务:因赛程变化,原定第二天施工的方案要改变。当时瓢泼大雨、现场泥泞,工人深夜要爬上52米高的灯架作业,风险很大。我和战友们一头扎进风雨里,不间断巡查,眼睛熬肿了、全身湿透了、鞋子灌满了雨水……连续奋战13个小时,直到施工任务圆满完成。
750天,通宵达旦、连续奋战是我们的常态。当设计蓝图一点点转化为392份安保方案、104张警力部署图、11类安保规范落地实施,当运动健儿、各界代表为安保点赞时,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