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无贪念,骗局远身边”“万骗不离钱,预防实不难”……浙江省安吉县递铺街道长乐社区反诈讲堂上,一连串通俗易懂的反诈金句从安吉县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刘玘口中频频说出,台下群众纷纷点头认同,讲堂里不时爆发出笑声和掌声。长乐社区工作人员孙君表示:“刘警官的讲解简单易懂,群众普遍反映不错。”回单位途中,刘玘告诉记者,要想真正守住老百姓的“钱袋子”,还是得从提升群众反诈意识入手。如何让反诈知识入脑入心,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了解群众最真实的想法,刘玘走街串巷,深入村社和企业开展问卷调查;通过网络平台与受骗群体互动,近距离了解他们被骗前后的经历。此外,每次开展反诈宣传教育前,刘玘都会先分析受众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特点,从而制作针对性较强的课件,这也让他宣传的内容更容易得到群众的认可。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刘玘的“手机业务”很繁忙,不断有人给他打电话。“每天都是如此,已经习惯了。”刘玘说,局里组建精准预警劝阻工作专班的那段时间,平均每天拨打200余个预警劝阻电话;无论是吃饭时还是睡觉前、半夜醒来,都要翻看工作微信群里的消息,看是否有预警。
在一次次和诈骗分子斗智斗勇中总结、复盘,刘玘的收获越来越多。
今年3月的一天,他接到预警平台指令,李某疑似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在了解到当事人已经转账97.3万元后,刘玘第一时间从值班员手中接过电话,“你好,这里是安吉县公安局反诈中心,你现在正遭遇冒充领导诈骗,听我讲,两件事情,第一,打开微信,同意我的好友申请;第二,把包含对方账号的转账记录发给我,我们想办法止损……”刘玘思路和口齿一样清晰,用最快的速度与李丽进行了有效沟通。22分钟后,被骗款项成功被拦停。大家都说,这是一次“教科书式”的止损。类似的战斗每天都在进行,刘玘和所有反诈民警一样,时刻保持“来之即战,战之即胜”的旺盛状态,争分夺秒地和骗子“赛跑”。
今年35岁的刘玘从警13年,当年他怀着对刑警的独特情结加入公安队伍,并在实践中迅速成长为刑侦领域业务精兵。工作中,一起价值10余万元金器被盗案是让刘玘印象最为深刻的案件之一。“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很强,要想在案发现场提取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必须付出极致的细心和耐心。”案件侦办过程中,刘玘尝试用犯罪嫌疑人的视角来看待现场,并一次次推演可能发生的场景,最终在长达3个小时的勘查后发现了证据,并据此比中犯罪嫌疑人。
在安吉县公安局副局长胡承东眼中,“制敌于无形,决胜于细节”是刘玘工作的真实写照;在同事们眼中,“让现场开口说话,让犯罪无处遁形”是刘玘的终极追求。截至目前,刘玘利用现场提取的痕迹物证直接破获各类案件500余起,出具的现场勘查报告及检验鉴定报告始终保持“零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