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装修上档次、有品味,店里的小伙子、姑娘“阿姨”“叔叔”喊得甜,精心准备的小礼品十分对老年人“胃口”。他们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日前,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汉阳区分局根据线索循线侦查,一举端掉一个以经营高端收藏品滋补品为幌子、把手伸向老年人“钱袋子”的诈骗窝点,抓获涉案嫌疑人19名。
6月21日晚,一名群众到汉阳区分局鹦鹉街派出所报警,称家中老人的银行卡莫名其妙地被盗刷了,这张卡只在一家艺术馆用过,但这是个“正规”的门店。
民警循线追踪,很快发现:老人的银行卡每天都有多笔小额资金被转出,采用的是免密支付方式,每天累计不超过5000元。有几笔钱转到该艺术馆销售经理邓某的账户上。
民警将邓某带到派出所接受调查。面对民警的提问,邓某百般狡辩,称老人在店里消费,应付款30多万元,他为老人办理了分期刷卡支付。
随着民警调查的深入,经营这家艺术馆的公司暴露出诸多疑点:经营的字画、玉器等所谓高端收藏品没有鉴定证书;员工不懂专业知识、未接受过相关培训;公司主要客户是老年人,员工推销时宣称货品有很大升值空间,但事实并非如此。
6月23日,鹦鹉街派出所办案民警果断出击,将该公司人员带回所里接受调查。
办案民警通过细致的调查,查清该艺术馆表面看是一些青年人创业经营的公司,店长孔某、副店长徐某都是20多岁,手下还有两个销售经理刘某、邓某,每个经理手下又有主管及其他组员,公司还设有财务部、人事部、库房等,人员分工明确。而事实上,他们通过电话邀约、发放传单、赠送礼品等方式引诱老年人进店高价购买廉价保健品、工艺品、字画等,从而实施诈骗活动。
为提升档次、蒙蔽受骗者,该团伙把门店装修得富丽堂皇,陈列柜里摆放着他们宣称的高端收藏品以及野山参、石斛等滋补品。他们对接待顾客的流程规定得很详细,第一次接待过程中,要了解顾客的年龄、住址、家庭情况,无论成交与否,都要向顾客送上一份礼品,并介绍公司的优惠活动、积分换礼品的规则等。第二次接待时则要了解顾客的大致收入情况,以便推销“收藏品”。
经查,包括孔某在内的很多团伙成员都来自另一家已经停办的生活艺术馆,其老板秦某也是该团伙成员之一。犯罪嫌疑人秦某向警方交代,他们都是从外地廉价市场进货,然后以欺骗的手段高价售出,非法牟取暴利。经查,该诈骗团伙共骗得780余万元。目前,汉阳区分局已依法将孔某、秦某、徐某、刘某等19名涉案嫌疑人刑事拘留,冻结涉案资金2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