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回升,候鸟陆续向北迁徙。作为候鸟迁徙途中的栖息地,北京城市副中心吸引了大批候鸟在此落脚。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副中心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一些珍稀鸟种纷纷现身。它们的到来,不断刷新着副中心生物多样性的成绩单。为了保护这些“生态精灵”,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专门制定了行动方案,并积极联合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开展知识宣传、巡查防范、打击整治等工作,全力护航候鸟迁徙。
强化宣传,爱护从认识开始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些鸟类是候鸟、哪些是留鸟吗?”4月15日,通州分局森林公安大队的民警在大运河森林公园柳荫广场向身边的小朋友讲解鸟类知识,并告诉他们如果发现了受伤的鸟类可以拨打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电话寻求帮助。
每年的4月为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而4月的第3周被定为爱鸟周。为展现城市副中心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群众“爱鸟护鸟、保护生态”的责任意识,通州分局联合区园林绿化局、城市副中心爱鸟协会在大运河森林公园举办了“守护绿色”爱鸟周主题宣传活动。
“爱护从认识开始。我们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深入社区及学校开展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群众爱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森林公安大队民警周琦说。
随着副中心野生动物保护宣传的不断深入,群众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逐渐增强。据悉,2021年,北京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共接收来自通州的野生动物101只,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群众发现后主动上报的。
防范在先,积极发动齐参与
“这片树林鸟比较多,以前有人架设过粘网,虽然咱们查处之后都没再发现了,但还是要定期来看看。”森林公安大队的民警来到大运河岸边,指着前边的一处林地说。去年4月下旬,有村民举报在这里发现了粘网,民警顺藤摸瓜,抓获嫌疑人的同时,成功解救了21只野生鸟类。
对鸟类活动密集的林地和区域进行检查,特别是曾经发现过粘网、诱捕笼等非法猎捕工具的区域,这种方式已经成为通州警方保护野生动物的一项常规工作。但随着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东郊湿地公园、张家湾公园等一大批公园湿地的建设,以及大运河、潮白河、凉水河等河流沿岸的清整绿化,野生动物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它们,通州警方在定期巡查的基础上,积极发动村居委会巡防队员和志愿者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
“前阵子,在这里越冬的4只大鸨飞走,后来又有15只白枕鹤飞来在这片落脚。”看到民警和园林部门的工作人员到凉水河边巡视,在台湖镇水南村附近进行观鸟活动的志愿者羿健向他们打着招呼。平日里,如果发现受伤的野生动物或者违法犯罪线索,巡防队员、志愿者都会第一时间上报属地派出所或辖区片警。
打防结合,“零容忍”严厉打击
“都别动,把鸟笼子放下!”随着行动指令的发出,抓捕小组统一出击,迅速将嫌疑人控制。
4月中旬,通州分局森林公安大队民警在对农村集贸市场进行检查时,发现某集市存在贩卖疑似国家保护级野生动物的现象。随着调查的深入,民警掌握了嫌疑人的活动规律和贩卖方式。4月20日8时,通州警方联合区园林绿化局执法人员对该集市内存在的非法贩卖野生鸟类嫌疑人进行联合收网。当日22时,2名嫌疑人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现场查获的野生动物已全部移交相关救助机构进行妥善安置。
近年来,在警方的严厉打击下,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逐年下降,但总有个别不法分子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心存侥幸,铤而走险。“针对涉及野生动物违法犯罪的行为,通州警方将始终坚持‘零容忍’态度,坚决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努力维护生态资源安全。”森林公安大队民警智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