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
守护红色摇篮,永做人民的学生


6月7日,书院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刘晓勇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门口执勤。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记者 张建鑫 摄 6月6日的长沙烈日当空,热浪袭人。地处天心区书院路356号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在车水马龙的市区中心依旧保持着求知问学的静谧。 校园中,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灰白色调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古朴而庄重。在敞亮的大礼堂中,学生手捧书卷静静温习课业,准备迎接次日的高考。 1913年至1922年,青年毛泽东在此求学、执教,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为日后从事革命活动打下了基础。他实现了由爱国学生、教员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由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第一师范学校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之一。 这里,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之一:走出了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李维汉等一大批革命先辈; 这里,处处留下了红色遗迹:大礼堂、第八班教室、水井、自习室、君子亭……将100年前青年毛泽东在求学、任教和从事早期革命活动的激情澎湃岁月呈现在记者眼前。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专门题词,激励了一代代有志青年点燃“星星之火”,也鞭策着人民公安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 “每次看到这句话,我都深受感动。唯有俯下身子,深入群众,才能在实践中找到为民服务的好点子。”作为城南书院校园的守护人,长沙市公安局天心分局书院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刘晓勇告诉记者。 扎根社区8年来,刘晓勇经常深入学校,检查安全隐患,听取师生意见建议,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组织师生建立护校巡逻队,守护校园安全;针对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态势,联合学校通过以案释法开展反诈宣传;不定期开展消防演练、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搭起校园安全防护墙。 8年过去了,第一师范实现了年年零事故,刘晓勇与师生们一道撑起了安全防护伞。 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红色摇篮,哺育时代新人。 “如今,‘做人民的学生’成了全所民警的座右铭。”书院路派出所教导员罗明辉告诉记者。所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开门纳谏,倾听群众呼声。今年以来,他们通过开展民意座谈会、走访活动,收集规范执法、安全防范等方面的群众意见400余条,有针对性地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了许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做人民的学生,与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脉相承的。”6月7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城南书院,刘晓勇正在进行高考安保工作。为确保高考万无一失,他上午提前一个半小时上岗,摸清底数,做好各种安全防护措施,为考生保驾护航。 (人民公安报社湖南融媒体采访组 执笔:刘晖 高海瑞) |
